文
高宝宝
这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关于台湾艺人刘真因手术失败而离世的新闻。刘真这个名字,之前只是隐约听说过,知道她很会跳舞,被称为“国标舞女王”。惋惜之余,也知道了一些她的故事。
刘真从小就对舞蹈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5岁就被妈妈送去学习芭蕾。直到考上了师大附中,她才中断了舞蹈学习。
后来,刘真考上了大学,学习俄语。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美国银行工作。
工作后的刘真喜欢上了国标舞,她立志要做一名职业舞者。于是她白天上班,晚上练舞。
两年后,刘真顶着巨大的压力,辞去了银行的工作,专心学习国标舞。
刘真学舞非常刻苦,经常一练就练到半夜。最终,她凭借着扎实的舞蹈基础和锲而不舍的信念,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名职业国标舞者,并且取得了国际大赛的冠军,被称为台湾的“国标舞女王”,成功进入演艺圈。
在过去的20年里,刘真的颈椎、足底、皮肤都曾严重受伤或者过敏,但是她始终认为自己是非常幸运的,而且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因为“自己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找到了这一辈子最爱的事情”。
刘真是幸运的,她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她的天赋,并且给她创造了机会,从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她成为舞蹈家的路百转千回,但是凭借着对舞蹈的热爱,她实现了自己舞蹈家的梦想,并且凭借着它收获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快乐。
严伯钧,是美国布朗大学物理学博士,也是一名优秀的小提琴和钢琴演奏者。可以说,他是一个横跨科学和艺术两个学科的典范。
严伯钧说,他小的时候特别不喜欢上音乐课,他觉得音乐课上老师教的儿歌简直让他无法忍受。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那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震撼,他觉得那就是他想要的音乐。于是,他主动跟父母提出来,他要学习小提琴。他告诉父母,自己有一天可以去演奏这首曲子。
父母提醒他说,拉小提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都止步于初学阶段的枯燥和寂寞。你行吗?
严伯钧点了点头。
他说,他练琴的过程并不觉得枯燥和寂寞。因为他心中有一个目标,那个目标在时时召唤着他。他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有一天能走到他想要去的那里。而每当经过刻苦的练习之后掌握了一个技巧,他都会觉得离目标又近了一步。他觉得很幸福。
他有动力。
虽然或许直到现在,他都没能如愿以偿弹奏出他心目中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些从自己指尖流淌出的美妙音符和动人的旋律,已经成为他孤独的求学路上的良伴,已经成为他科学研究路上的协奏曲。
卢姗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音乐天赋,一首简单的古筝曲子,只要她听过几遍,就能像模像样地弹奏出来。
于是,我就请了一个老师,教她弹古筝。
没多久,卢姗就能把简单的曲子弹得很好了。可是想要弹难度更大的曲子,就要反复练习更复杂的指法。这对一个5、6岁的孩子来说,是件非常枯燥的事。
在陪伴卢姗练琴的过程当中,我们也经历了一些挫折,最后我摸索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卢姗是一个特别懂得心疼妈妈的孩子,每天我下班回来,她都会跑过来问:“妈妈累不累?”如果我说累,她就会让我趴在沙发上,用小拳头帮我敲打后背。
有一天,我一进家门就说:
妈妈好累呀!
卢姗一听,就要跑上来给我按摩。我说:
妈妈今天身子不累,但是脑子有点儿累,你给妈妈弹首曲子吧!
卢姗一听,赶紧去绑指甲,然后坐到古筝前弹了起来。
弹了一会儿,卢姗问:
妈妈好点吗?要是没好,我就再弹一会儿。
那天,卢姗把那首曲子弹了又弹,一直弹到我的脑子不累了为止。
晚上吃饭的时候,她兴奋地告诉爸爸:
今天妈妈听了我弹的《战台风》之后,脑子都不累了,腰也不酸了。
得到了爸爸的表扬,小姑娘高兴得屁颠屁颠的。
从那以后,每天傍晚我下班回家,小姑娘都要求我躺在沙发上,给我弹一个小时的曲子,直到我说哪都不累了,她才停下来。有时候傍晚有事耽搁了没弹,晚上睡觉前她也一定要给我补上。
就这样,卢姗熬过了最难的那个阶段,并且养成了按时练琴的习惯。
后来她长大了,有一天突然问我:
妈妈,我小时候您说听了我弹琴会消除疲劳,是不是骗我练琴呀?
我笑而不答。那个时候,答案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卢姗,这个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和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小姑娘,或许她这辈子都不会从事与音乐有关的工作。但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给她一台古筝,她就能弹奏出一首沁人心脾的《平湖秋月》。只要给她一双舞鞋,她就能舞出一曲气壮山河的《青藏高原》。那份艺术带给她的快乐和满足,一辈子都会跟随着她,并且如鲜花般点缀着她的生命。
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舞蹈、画画、唱歌、戏剧和乐器演奏等等。接受过艺术熏陶的孩子,他的审美、感知和创造力都会与众不同。
多学习一门艺术,就是帮助孩子多了一个自我表达、表现的方式,多找了一个抒发情感的窗口,也给孩子多创造了一个链接世界的窗口。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这种享受是持久的,它可以贯穿我们的一生。并且,随着修为的不断加深,我们能越来越感受到它的魅力以及带给我们的美好。
父母如果想要培养孩子学习一门艺术,一定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至少要有动机,并且以让孩子体会到自己价值或者得到人生乐趣为目标。
这个动机,一定不是为了和别人攀比,也不是为了拿一个证书,而是这件事情的本身对孩子有吸引力。
并不是每一个热爱舞蹈的孩子都能成为舞蹈家,也并不是每一个会弹琴的孩子都会成为演奏家。甚至,有很多热爱艺术的人,一生从事的都是与艺术不相关的工作。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的一生,都在从艺术当中吸取着养份。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天赋,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提供条件,并且正确引导。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有可能会三分钟热度,有可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打退堂鼓。这个时候,父母的鼓励和监督就显得举足轻重。
没有一个孩子的成功能脱离父母背后的付出,一个孩子的坚持,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坚持。
高宝宝PS:
我不是教育家,也不是学者,我写的东西,都基于我的生活和工作经验以及我对教育的理解。希望能给每一个父母带来启示。
还是那句话,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最了解孩子的,是他们的父母。但是,也仅限于那些对孩子用心的父母。
我知道,我的文章正在改变着一些小伙伴的教育理念。你已经很棒了,再加把劲儿!还有,我知道有很多小伙伴常常会遇到挫折,别气馁。没有什么比孩子的未来更重要。
你的转发便是最大支持作者简介:高宝宝15岁写小说,38岁考取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20年中文教育经验。一手把女儿培养成港大一级荣誉学士及伦敦大学教育硕士。让她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陪伴你一路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