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
管子(古称筚篥)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吹管乐器,属宗教音乐的主奏乐器。在历史和民间音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道教音乐的缩影。管子音乐在豫东地区存在历史悠久,据《夏邑县志记》记载和老艺人讲述,管子从明朝洪武四年()建城隍庙起就已出现。管子音乐曲牌繁多,调式多变,可根据各种不同的场合及感情的变化,吹奏出不同情调的乐曲。伴奏乐器主要分为两大类别:吹管乐和打击乐。吹管乐类:唢呐、竹笛、笙。打击乐类:鼓、大堂鼓、小堂鼓、板鼓、大锣、手镲、二锣、二星云锣、木鱼等。范成立练习管子音乐
范成立,男,汉族,年4月出生。年拜师于王圣先学习管子,年至年在夏邑县豫剧团工作,年调入夏邑县农业局任法制室主任至今。范成立自年拜师于王圣先学习管子,由于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对管子曲牌及吹奏技艺掌握非常熟练,年加入县豫剧团至今已有近40年的演出生涯,代表曲目有《苦中乐》、《大金钱》、《小桃红》、《五四开门》等。范成立的管子演奏技巧非常丰富,除一般经常运用的颤音、滑音、吐音和花舌音外,还有特殊的打音、跨音、涮音和齿音等。除手指的技巧外,哨子含在嘴里的深浅也决定着管子发音的高低,吹奏时利用口型的变化,还能模拟出人声和动物的叫声,运用循环换气法可不间歇的吹奏出长时值的音型。年2月,在全县举办的民间器乐曲大赛中,范成立演奏的《大桃红》被大赛评委会评为佳作奖。年6月,在全县第二届农民文艺汇演中,范成立演奏的《苦中乐》被评为器乐类金奖。范成立不仅在管子艺术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为管子音乐的传承保护和推广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年10月参加了夏邑县的孔祖文化节展演活动;年至年参与了每年的夏邑县五一劳动节展演活动;年10参加了夏邑县首届长寿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年至今参加了每年县司法局举办的普法宣传活动。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管子代表性传承人,范成立积极参加本地文化部门组织的各种公益演出活动,积极培养管子的传承人,年传授侄子范涛学习管子吹奏,年传授儿子范震学习管子吹奏。并会同周边县市的同行研究创新发展管子的事业,结合中西乐器的探索并成功演奏。年4月,范成立被商丘市文广新局命名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编 辑:彭蕾宋锴
摄影:苗育才排 版:彭蕾终 审:王纲投稿邮箱:sqqyg.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