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枚硬币,中部凹陷,它挡住了敌人的子弹;
一面战旗,布满个弹孔,背后是无数英雄前赴后继;
一段“生命天梯”,用树枝和电缆扎成,承载了名矿工的生命……
在位于孝感市的空降兵军史馆里,一件件展呈实物,折射出这支英雄部队的红色底蕴。
不久前,这里刚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月2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空降兵军史馆进行了探访。
一张“出生证”和两枚银元
在空降兵军史馆 展厅,一个用子弹壳拼成的小号手,格外显眼。
“这是用枚子弹壳拼成的。代表我们九纵(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的前身,也是空降兵部队的前身)是在年8月成立的,小号手寓意我们‘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讲解员黄蒙说。
年8月1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河南省博爱县召开成立大会。
“为了集中主力大量歼灭蒋贼,以便争取全面大反攻早日来临……”
这是太行军区颁发的《第九纵队成立命令》开头,这份命令静静躺在军史馆的展柜里。黄蒙说:“这是15军的出生证。”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是这支部队的战斗品格和精神特质。
淮海战役双堆集战斗的战前动员中,时任26旅76团团长李钟玄拍着胸脯说:“同志们,如果我怕死后退一步,你们可以向我开枪。”战士们立即高呼:“如果我们后退一步,团长你就向我们开枪。”
渡江作战中,面对长江天险和沿岸火力封锁,团6连二班班长王顺在双腿负伤、全班只剩3人的情况下,仍然高呼“爬也要爬到灯塔下”。
年4月21日,九纵奉命在安徽望江地区担负渡江突击任务。战斗打响后,时任44师团先锋突击营教导员的王敬春率领 梯队直扑长江南岸。当突击船靠近敌滩头阵地时,王敬春突然感到胸口一紧、剧痛难忍,但他坚持着带领部队成功登陆。战斗结束后,王敬春才发现,自己右胸中弹、肋骨断裂,能够保住性命全靠缝在右胸口袋里的两枚银元。
在军史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了这两枚银元。受子弹冲击,银元已严重变形。
馆长刘圣德介绍,这是王敬春老首长的老伴于年,遵照老首长遗愿无偿捐赠的,它已成为空降兵部队开展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弘扬空降兵特色传统的生动教材。
一面布满弹孔的战旗
灰黑色的焦土、布满弹孔的树干、残破的战旗……
在军史馆的第二展厅,踏上仿真复原的鸭绿江大桥,钻进上甘岭坑道,抗美援朝战场上浓烈的硝烟扑面而来。
那面布满个弹孔的战旗,让人震撼。
年6月25日, 爆发。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军长的秦基伟,主动请缨入朝参战。
年,部队改番号为中国人民 第15军,带着“不书英雄榜,便涂烈士碑”的誓言,雄赳赳气昂昂 。
年10月14日凌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
那面战旗,就是15军45师团3营8连将士在上甘岭战役中留下的。
在.9高地一号坑道,他们连续坚守14个昼夜。一次又一次反击、退守,他们最终歼敌人、击毁敌人5个连作战物资,最终将布满个弹孔的战旗插上.9高地主峰。
展厅墙上,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物品,诉说着战斗的激烈。
在朝鲜战场,15军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其中,有被大火吞噬始终守纪如铁、纹丝不动直至牺牲的邱少云,有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眼的黄继光,还有双腿被炸断拉响 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的孙占元……
在这个被称为世界战争史上最激烈、最艰苦的战役中,15军的将士们浴血奋战43个昼夜,使上甘岭成为一道“攻不破的防线”。
展厅的烈士墙上,镌刻着1.7万多个烈士姓名,一位参观的女兵说:“前辈们在战场上‘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我们更应在训练学习中加倍努力,这样才能配得上空降兵的称号。”
一顶降落伞和一段“生命天梯”
年,15军与新 支伞兵部队合并,改编为空降兵部队。
那时起,部队在“98长江抗洪”“08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中,都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在第四展厅,一顶降落伞和一段“绳索”引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的注意。
讲解员介绍,这顶伞兵—11型降落伞是当年“空降15勇士”使用过的,那段“绳索”则是名旷工的“生命天梯”。
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空降兵部队 时间赶赴灾区。
5月14日11时47分,李振波大校带领14位战友,在无地面引导、无对空指挥、无气象资料的条件下,完成了空降兵在高原复杂地域的首次“盲跳”。他们 时间传回茂县灾情,解除了附近乡镇10万名受灾群众和伤员的困境。
5月17日,得知绵竹市清平乡小木岭一涵洞有近千名矿工被困时,空降兵名官兵前去救援。涵洞位于近米高的绝壁之上,钢筋焊制的简易便梯在地震中被毁,官兵们就地取材,用树枝和震断的电缆连夜扎制多米长的软梯,组成6人“敢死队”爬上岩壁,顺利将名受困矿工救出。部队首长在援救现场动情地说:“你们部队前有上甘岭精神,今有小木岭精神,这种精神要好好发扬,再接再厉,争取为人民再立新功!”
(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际凯通讯员刘圣德蒋龙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