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快乐的暑假已经结束,各地中小学迎来了秋季新学期。对于家长而言,兼顾忙碌的工作和对子女的照顾,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开学之后学生的学习步入正轨,家长们既能省去不少看护时间,也对孩子的学业更加放心了。不过开学可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学生送进校园。
学习用品、练习册等基本物品的准备就不用说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学也意味着家长们要将接下来整个学期的安排,做一份规划。
有家长晒出自己的“天价”清单,让不少朋友长了“见识”,虽然这么高的标准属于少数例子,却引起了很多父母的共鸣,开学真是很“烧钱”啊。
开学清单走红,看完养娃成本,家长对生二胎打起“退堂鼓”
一些来自各地的家长,也纷纷晒出自己的开学预算。记得多年以前,学费是一些寒门家庭的一大难关。不过随着我们教育资源的优化和义务教育的普及,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
不过,家长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度和平均投入的成本,却也在明显地攀升。通过这些清单,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学费已经在教育成本中,占比重越来越少。
尤其是在发达城市,比起餐费、学习用品、校外辅导班、发展特长等方面的投入,学费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而其中补课费占了很大的分量。
如今双减政策落地后,校外辅导被严格限制了时间和收费,确实能减少很大一部分教育开销。无论对于学生减负,还是家长减压,都产生了良好效果。
不知是思维上的“画地为牢”,还是客观存在的激烈竞争,或许两种原因都有,在落实减负后,一些家长甚至“不习惯”,不在学科上内卷了,索性去“素质”上内卷。
乐器、跆拳道、机器人、编程,任何一项爱好的培养,背后都是不小的学习成本。但因为现在的小学生普遍都学这些,不给孩子报名又担心学生落在起跑线上。
除了这些明显的教育成本,日常的小开销积累起来可能也不低。比如教辅、练习册等材料费,这些是让学生提高成绩的必要训练,想节省不现实。
还有,很多学校出于人性化考虑,会给小学生在课间专门增加吃水果时间。到了家长们这块,可能又是互相比较的理由,谁也不愿意孩子带上学的东西太差被其他同学笑话。
理论上讲,报课外班、学生的吃穿用度,这些完全是家长们可以自由选择的。如果条件不够好,跟着学校按部就班地学习,也并不会耽误学生上学。
可现实地说,有多少家长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落后呢?有时候给他们报班、买好的用品,并非家长自己虚荣,而是深知教育资源和物质条件,对孩子有多少影响。
看了这样的清单,不少家长感慨,要不是特意拿起纸笔算算,还不知道已经花了这么多。想到这,一些青年父母直言:二胎,想都别想。
就连白岩松先生,也曾对此做出分析,他认为不解决住房、教育成本和女性权益等问题,即使开放政策,大家对再生一个也难以有热情。
如果教育重回“放养”模式,生育主力军是否能心动?
供养一个学生需要耗费的远不止于此。很简单,哪怕家长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将学生送进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课外班,就等于可以做“撒手掌柜”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父母的角色在教育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即使学生进入学校,往往也需要家长们很多的配合,特别是小学阶段,陪读几乎是必须的。
而回望过去一家几个娃的时代,相应的教育环境也不同,那时候大部分家长确实不会在陪读和教育上耗费太大的精力,同学们多半处于顺其自然的“放养”模式。
如今随着教育和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想让教育重新回到那种形态,可能并不现实。不过相信通过双减等一系列宏观调节,家长们的教育成本和精神负担将会有效降低。
那样的话,想必家长们在供养学生这方面,就不会这么焦虑了,对于二胎和三胎自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打退堂鼓了。
今日话题:看了开学清单,你有什么感受呢?
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哦。(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删除,更多教育类信息,可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