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王阳明格竹

来源:堂鼓 时间:2023/5/19
北京治荨麻疹的医院 http://m.39.net/pf/a_9159711.html
竹林

公元年,浙江余姚一户人家,郑母肚里怀胎十四月,迟迟不临盆。一日老夫人梦见屋顶香烟缭绕,一群仙人脚踏紫云,怀中抱着一个小孩,从天而降。高声道:“贵人来也!”

老夫人一觉醒来,才知刚才是一场梦。

恍惚间,听到婴儿一阵阵哭声。随后家人报喜:“老爷、老夫人,生了生了!”老夫人不觉大喜。后王伦根据梦中的情景给孩子取名“王云”,意思是这个孩子来自云端。后因道破天机改名为“王守仁”。

王阳明是明朝的思想家,他的出生就带有传奇。王阳明从年少时就立志要当圣人,苦读儒家经典,拜访娄琼等为师,欲格物以致知,留下了“阳明格竹”的佳话。

年少的王阳明在朱熹icon的《近思录》中看到一句话,意思为:众物必有表里精粗,连一草一木都蕴含着至理。品味一番后,王阳明似有所悟。为把“格物致知”搞明白,要去格出来一草一木的道理。

那就格吧。该格什么呢?爷爷家的后园种了许多竹子。在中国人的心中,竹子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爷爷王伦生前特别喜欢竹子,他不仅自称“竹轩翁”,还在自己的屋前屋后种满了竹子。王守仁决定那就从格竹子开始,这年王阳明十八岁。

那时王阳明特意邀请了一个姓钱的朋友和他一起格竹子。每天两个人早早起床,吃过了早饭,就坐在院中的竹林里,目不转睛地注视竹子。

在年轻的王守仁看来,透过竹子,将会看到整个世界,参透了竹子的变化玄机,也就掌握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他们坐在竹林里,眼睛紧盯着竹子,竭尽全力想格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一天、两天……他们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喝水,忘记了周遭的一切,眼中只有竹子。结果到第三天,钱姓朋友就挺不住了,开始打退堂鼓,内心开始质疑这种格法有何意义。

只剩下王阳明一个人坚持格竹icon。他认为自己一定能坚持下去。但他到了第七天也开始头晕眼花,觉得身体越来越沉重,视力越来越模糊,呼吸越来越急促,心跳越来越混乱……他因劳累过度病倒了。

病了倒不算什么,关键的问题是他格竹失败,完全没有悟出竹子和天地万物的道理。这就意味着他在成圣之路上遇到了重大挫折。同时也道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王阳明以竹子为格物之题,整整思考了七天,史称“阳明格竹”。

王阳明格竹

不过,没有王阳明的格竹失败,可能就很难有后面的龙场顿悟。也是龙场顿悟使得王阳明成为历史上重量级的哲学思想人物。

“书中自有黄金屋”除了读和专研知识,还需用心体悟,需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得来的心得体会。王阳明的格竹求知精神永不过时,同样可实验到生活中的点滴中,帮助我们解决困扰。

朋友,你的看法是什么,十八岁时思考的又是什么呢?欢迎留言!

王阳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