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非遗传承人崔智会愿将流传千年的龟兹鼓乐留

来源:堂鼓 时间:2024/6/3
北京中科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

午后太阳刺眼,热浪翻滚。崔智会坐在自家后院枝叶繁茂的核桃树下,对着镜头介绍经数代传承上百年、演奏龟兹古乐时需用到的老物件。镜头里的崔智会有点紧张,局促不安。在有人提出让他即兴吹奏一曲时,他熟练地将唢呐放到嘴边,一声高昂的音调划破长空,持久不衰,镜头里的崔智会专注、自信,沉浸其中。

崔智会是沣西新城大王街道大王东村人,是崔氏龟兹古乐第7代传人,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人。龟兹古乐在崔氏中一脉中流传上千年,通过口口相授、言传身教,现今崔氏一族仍保存着上百首曲目。

上百首古曲目保存完整

相传崔氏先祖是随着西域新疆库车(龟兹国)随鸠摩罗什来到长安的,是将龟兹鼓乐引进长安的龟兹鼓乐世家,在草堂寺为鸠摩罗什讲经奏乐,后因鸠摩罗什谢世升天后,草堂讲经冷落,加上各代战乱,众僧四散。所以,崔氏老祖宗离开草堂寺,由佛堂来到民间。崔智会的父亲第六代传人崔民义已近耄耋之年,却仍精神抖擞对崔氏历史如数家珍,并经过四处循迹,历经过年编纂出《崔氏家史谱》,为后代和民间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保留了西域龟兹国的音乐元素,崔家又在多代传承演变中吸收了长安地区的戏曲、民歌、佛道教等音乐特色,因此,龟兹古乐是具有古西域龟兹音乐与秦地古音乐元素融合的古乐,形成了音正、和雅、清澈、等独有特色。

崔家祠堂前,香火不断,存在近百年的《工尺谱》、用A4纸打印出的乐谱都摆在香案上,每一首曲子所用的场合在简谱右上角都有标注,包括天子登殿、黄鹤楼、游湖玩景、王子起兵、水中武打等不同场合都有不同形式的曲谱和演奏。一把上百年的唢呐和阮挂在墙上,其他演奏时所需乐器平时都整齐摆放在旁边的柜子上。自古礼乐不分,每次演奏前,崔智会和其他人都细心净手、焚香进行一套完整的礼仪后,才拿起乐器,摆好位置进行演奏。

崔智会能成为传人,自然离不开从小艰苦的学艺之路,电影《百鸟朝凤》里,一个传承人所要具备的精湛的技艺、优良的个人品质,崔智会都有。他是家里的长子,自出生就肩上就背负着龟兹古乐的传承使命,成年后是几个兄弟、整个崔家的“大掌柜”。他也不负众望,早在20岁时已熟练掌握唢呐、低呐、三弦、经鼓、堂鼓、干鼓燥鼓、大铙、大钗、大小锣等乐器演奏技巧,成为龟兹鼓乐“全把式”,30岁时担任崔氏龟兹鼓乐社长。

龟兹古乐在演奏形式上有7人、11人、乃至数十人等不同的组合,有文武乐合奏、打击表演。直到今天,崔智会等人依然沿用着七代传承使用的古传统乐器演奏,保留了崔氏家族传承有序的原生态本色,由于恪守旧时专业乐户的竞技和古训、崔氏龟兹古乐在教习、演奏等方面要求严格。

愿将千年文化留与世人

崔智会曾倾尽心血在面临商业化时代的大潮前,将龟兹古乐的班子和老物件保留至今。仍有很多老人在去世前,点名要求儿女必须在葬礼上邀请崔家的龟兹古乐作为最后心愿。崔智会也随机应变,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他都想出了不同的“过事程序、演奏曲目。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他感觉自身责任更大,他已经说服儿子跟他学习,“但距离成立乐班的需求还很远,现在只要有人来学习,我愿意免费教,将我毕生所学倾心相传。”在崔智会看来,自己最当下最大的使命就是将龟兹古乐能传承下去,将这千年文化留给世人。每遇重大节日,崔家大大小小的人都要聚集在“老掌柜”崔智会家吃饭,过年更是要进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这样的家风从始至终未曾变过,如今每遇到大场合,崔家兄弟谈论最多的就是龟兹古乐的未来。

记者缑青翠文/图

原标题:《非遗传承人崔智会:愿将流传千年的龟兹鼓乐留世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