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学习动力测试,看看你的孩子属于哪一类

来源:堂鼓 时间:2024/7/30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s://m.39.net/disease/a_6169035.html

父母催孩子学习时,通常有7类回答,看看你的孩子怎么回答?

一、“稍等一会儿”“吃完饭就学”“看完电视就学”这叫拖拖拉拉型。能拖就拖,到最后没办法,只好被迫学习。

二、“知道了。”虽然答应了,但还是一动不动。这叫只打雷不下雨型。“知道了,马上学习。”回答的声音很大,虽然回答了,但没有行动力,或者听了父母的话,就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实际上并没有去学习,只是说说而已。

三“学习能干什么?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啊……”这叫自暴自弃型。害怕学习,没有去学习就认为自己不行,先打退堂鼓。

四、“一会儿就学,您不用操心。我一学就会,我这么聪明,学习这么简单!”这叫马马虎虎型。马马虎虎,不认真,只想快点应付完学习,然后就去玩了。

五、“妈妈,天天都唠唠叨叨,烦不烦?”这叫厌烦学习型。听到学习就头痛,就精神失控,容易动怒。

六、“妈妈,你要不在旁边帮我,我自己学不会。”这叫依赖他人型。如果父母不在旁边帮忙,就什么都做不了。

七、“我学完了,你给我买玩具啊!”这叫物资激励型。如果不给钱,不给买礼物,就不学习。

这七种类型,你的孩子属于什么类型的呢?如果孩子上面的间答选择超过了3个,就是属于被动学习的了。被动地学习,积极性不高,父母老师要求“你要学”会收效甚微。

那怎么办呢?简单来讲,就是把“你要学”变为“我要学”,这是父母的核心职责。本篇不讲大道理,因为父母们都懂;只讲一些小学问,因为足够“小”,不管你是松爸爸或是严爸爸,可以解决你“压根儿不想学东西”的焦虑。

在移动互联时代,抗拒成长焦虑最好的办法不是多来几场知识盛宴,而是以“小”学问为起点,降低强度,提高频率,润物细无声。希望父母朋友们即学即用,努力成为创爸爸。也希望孩子们有一天能发自内心地说:“爸爸,学习是我一生的事,你就是我的榜样。”到那时,孩子会成为你人生的动力和希望,而非负担和失望。

END.

来源:健康猴整理自网络,侵权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