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中旬,在粟裕大将的指挥下,许世友上将率领14万攻城大军血战八天八夜,趁着徐州和青岛之敌尚未北上驰援之际,一战破城,全歼敌守军10.4万余人。
济南这座横踞于天津和南京之间,同时也是山东境内最大的省会城市顺利被我军解放,敌战区司令王耀武和司令部主任庞镜塘等23名敌军将领被我军俘虏。
解放济南的报纸
济南解放后第三天,粟裕大将已经开始谋划和构想下一阶段的歼灭大战,在给延安发送的电报中,粟裕婉拒总部想要提前渡江作战的构想,提出了以徐州城为中心,解放包括连云港、商丘、枣庄和淮河在内的广大淮海地区的战略构想,而这一作战计划也非常符合我军“歼敌于长江之北”的战略方针。
九月底,延安方面给粟裕回电:“同意,并一致认为打淮海非常有必要!”
十月中旬,伟人致电粟裕,提出分三个阶段大打歼灭战的预案:
粟裕
第一阶段:刘邓大军兵出郑徐线,牵制孙元良,为华野减轻压力,陈粟大军兵占山东新安和临沂等地,主要歼灭敌军司令黄伯韬部。
第二阶段:刘帅率部解放河南开封和郑州,牵制张淦和黄维的两个主力兵团向徐州东调的意图。
第三阶段:刘邓大军的四个主力纵队从郑州以东兵发徐州和蚌埠,中野和华野两大野战军配合作战,最终达成在双堆集地区围歼黄维兵团的目的。
而这场对改变国家命运至关重要的淮海战役进入最紧张激烈的第二阶段,因为第二阶段战役唱主角的变成了刘邓大军,所以作为刘帅手下的第一大将陈赓就风云际会的成为了战场中心。
陈赓
正好敌军兵团司令长官黄维也是陈赓在黄埔军校的老同学,陈赓有信心也有能力打好这一仗,所以刘帅就紧急提拔陈赓当了围歼黄维部东总集团军的前线总指挥,并调拨三个纵队的兵力归他节制,这已经是一个大型兵团的即战力了。
按理说,陈赓作为常胜将军应该信心满满才对,但让人疑惑的是,在11月27日首战受挫,陈赓就打起了退堂鼓,果断停止一切攻击,向后暂时撤退,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黄维作为敌军高层的黄埔嫡系,麾下的第12兵团是精锐中的精锐,能征善战、装备精良,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而我军向敌军阵地冲锋时,中间有一段路程是没有任何遮掩的开阔地形,如果硬着头皮上只会造成大的伤亡。
黄维
陈赓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但也有正确的战斗思想观,爱兵如子,不可能轻易拿战士们的生命开玩笑,所以陈赓立即下令全军停止攻击,挖交通沟迫近作业,必须挖到距离敌军前沿阵地不足40米处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部队的伤亡。
可完成这样的防御工事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刘帅在指挥部却突然给陈赓打来电话,部队必须在两天后发动总攻,这也就意味着,留给陈赓的时间仅有一天的富裕时间。
交通沟的迫近作业根本完不成,总攻就毫无意义,徒增伤亡,所以陈赓大将就打算致电总部,必须改变总攻的命令。
政委谢富治劝他:“刘帅已经下命令了,军令如山倒,你要慎重!”
谢富治
但陈赓却不在乎这些,直接打通了总部的电话,如实阐述前线敌情,直言黄维的工事构筑非常坚固,必须完成迫近作业辅助攻击,否则部队的伤亡太大。
但刘帅也有自己的考虑,挖交通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继续拖延,只会给黄维更多的准备时间,到时候我军久攻不下伤亡只会更大。
可陈赓的态度却非常坚决,必须迫近作业,否则就不打,过了一会,陈老总的电话打到了前线:“粟裕打击黄伯韬用的就是迫近作业的攻势,所以陈赓的做法没错,我们这些人离前线远,有时候难免想当然,不如你陈赓了解情况。”
陈赓
陈老总说完,刘帅也接过了“陈赓你的想法是对的,应该在全军推广,我给你时间做准备,将总攻时间延长到12月5号怎么样?”
陈赓彻底放下心来:“做足了准备再发起总攻就顺利多了。”
12日,敌兵团司令黄维被陈赓封锁在双堆集地区,12万人被全歼,司令长官黄维战中被俘,第二阶段战役大获全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