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六点左右,我到小区楼下跑步,原本计划着跑个三公里(最多五公里)就可以了,因为我现在的跑步能力也就五公里的样子。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了,跑完三公里后感觉还能继续,就朝着五公里跑,跑完五公里觉得还可以继续跑一些,最终就跑到了七公里,这是我从未达到过的高度,也让自己有了一个小小的突破。而在一年前,我还在为如何跑完一公里而发愁。
突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记得以前和朋友一起打游戏,就会遇到一些较难的关卡,但当我们经过多次尝试突破关卡的那一刻,我们是非常激动的。而对于成长中的我们,无论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我们也总会遇到一些关卡、瓶颈,而此刻就需要“突破”一下,就像翻越一座山,翻过去以后,我们才能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为什么很难突破自己?
但突破,同样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冲动,让自己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当我们遇到瓶颈的时候,或是被批评、被嫌弃、被拒绝时,我们就会想着改变现状、突破自己,但往往这个时候,我们也会犯一些错误,冲动便是其中之一。记得以前刚开始写作时,我就容易冲动,内心中有一股想要立刻做出改变的强烈愿望,然而最终的结果显示,这种冲动只会导致短期内发力过猛、动作变形,而不会有任何突破。
第二:潜意识作用。虽然自己很想突破,但潜意识会让自己犹豫不决,比如会出现自我设限、找借口、恐惧的情况,这些情况就像内心中的另一个自己,拖自己后腿。
第三:方法不对,努力白费。上学的时候,有些同学看起来很努力,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别人玩的时候他学习,别人学习的时候他还在学习,但成绩却总是提不上去。这就是方法的问题。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种方法,但真正适合自己的,可能只有一种。所以想要突破自己,也是需要适合自己的方法,否则一切努力都是无用功。
第四: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做到什么。这就是对自己不够了解,说白了,还是有些冲动,就像我写作之前也会有如此情况,想要改变自己,但完全不了解自己,也没有给自己时间思考自己真正想要做到的、想要得到的,于是也只能干着急而不知道该如何努力。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如心态、爱面子、执行力差等等方面的原因,这都会进一步让我们难以突破自己。所以,如果想要真正突破自己,就需要一步步解决自己身上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因素:思维的转变
任何改变,都是从思维的转变开始的,只有我们思维里认识到自己想要做出改变、应该要做出改变,我们才能够有所突破。
——从正视自己开始
怎样才算是正视自己?就是你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既不会自负地认为自己天下第一,也不会自卑地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这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到真的很难。
就以自卑来说,以前的我也是很自卑的,那时每当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自己的内心就会羡慕,但更多的是失落,因为会觉得自己是不如别人的。而这种自卑心理,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即便想要有所突破,却也会因为自卑而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在还没开始就打了退堂鼓的原因之一。
我们不妨拿出一张白纸来,在白纸上写下自己能做到的任何事,再小也没关系,比如做饭、种花、会制作简单的PPT、会安慰别人、写字好看、能熟练使用某软件等等,这些都是自身的优点。
而相反的,如果你是自负的人,也不妨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说出来并做到的事,或许你就会发现,自己除了吹嘘,还真的没能做到什么事。
想要有所突破,就从正视自己开始,不自负,也不自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要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如此我们才能够做出改变。
——“我并非主角”:转换角度,从主观到客观
其实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情况,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会从自身角度出发,比如出去吃饭,点餐只点自己喜欢的、自己能吃的,而不考虑同行人是否喜欢,这就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
虽然从自己人生的角度来说,自己才是主角,但如果我们总是以这种态度来待人接物、对待这世间的一切,那么我们的结果就是,失去远比收获多得多。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试着转换一下角度,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学会站在事情的角度、别人的角度来思考事物。比如当我们面对某个技能时,不要想“我不喜欢这个技能”,而应该想“这个技能能给我带来怎样的改变和收获?”虽然在思维上看起来自己并非是主角,但这却是让自己真正成为人生主角的方式之一。
——改变常规思考问题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常规思考问题的方式所限制。
比如说,一个水杯,按照我们常规的思考,它就是用来装水的。但我们再思考一下,除了装水,它是不是还能装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土。当然,除了装东西外,它还能充当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工具,比如装饰品,一个杯子,如果它的色彩能够刚好搭配房间的色彩,那就会让房间看起来更美观;如果是纸杯子,将两个纸杯子底部连一根线,还能当作我们上学时学过的传声工具……
这种打破常规的思考方式,会让我们更好地利用某个工具。
而在我们个人成长中,我们也需要改变自己常规思考问题的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新的思路,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机会突破自己。
︱掌控方向:目标与规划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是有目标和规划的,这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即便身处大风大浪的海上,也能让自己牢牢掌控方向。
——做实力以内的事,追实力以外的梦
“做实力以内的事”,就要先认清自己的实力,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在我们给自己制定目标时,我们也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的做自己实力范围以内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步步实现目标。
“追实力以外的梦”,就是在给自己一个标榜,这也是自己前进的动力所在,就像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的那句经典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我们对自己的规划也应该脚踏实地,但,我们也应该有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动力,我们才能一步步突破自己。
——循序渐进是突破自己的良方
就以我写作来举例吧。我是年的4月开始写作的,到现在也有近六年的时间了。在我刚开始写作那会,我的写作水平是非常差的,一天写出字,就已经是我的极限了,而且还是在不考虑内容质量的情况下。那时我的规划就是,每天写一篇字文章,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有错别字。后来我觉得写字没有难度的时候,我就将字数提到了字,再后来字、1字,再之后就是对内容质量有一些要求。
其实从我这个经历来看,就能看到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循序渐进”——先从最基础的字数要求,到到到1,后来再要求内容质量。
所以很多人为什么没能突破自己?在我写作这几年以来,我也渐渐明白问题的根本,那就是大多数人做不到循序渐进,从一开始就想着让自己做到完美,这,可能吗?别说是新手了,哪怕是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的高手,也很难做到完美。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循序渐进才是突破自己的良方。我们在给自己制定规划的时候,也一定要遵循这个原则。
——在实践中重新审视方向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我们在一开始制定的规划,就一定要原封不动地跟着它进行吗?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类回答:一类人觉得当然要原封不动跟着规划进行,因为如果随便改动规划,只会让自己的思路越来越乱,可能最后自己就摸不清方向了;另一类人就觉得要改变,因为规划一开始不可能是完美的,需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如果发现了问题,就应该改变原先的规划。
我更倾向于后者,但我还有个重要的提醒,就是在改变之前,一定要经过全方面思考的,不要不改变,但也不能随随便便改变,学会分析原先规划的问题,以避免自己重蹈覆辙,也要试着分析在改变之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在实践后,也要学会反思,做进一步改善。这样一来,我们才能真正变得越来越好。
︱决定因素:执行力与行动力
想得再多,都不如行动一次,真正决定能否突破自己的,还在于自己的执行力和行动力。
——第一步很重要
万事开头难,这真的不假。当我们很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因为各种情况,很难迈出第一步。但即便很难,我们也要让自己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我有个建议,就是不要有顾虑,当你有顾虑的时候,你就很难做到一些事情。比如写作,我也遇到过一些写作新手,他们写不出内容,往往是因为他们有顾虑,觉得“别人会嘲笑自己”。这样的顾虑是多余的。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假如你朋友圈的一个人开始去做一件事,你会嘲笑他吗?不会,或许在一开始,你根本都不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