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军营观察丨走进不同战位中国军人的新年愿

来源:堂鼓 时间:2023/2/23

马克思认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是我军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全军上下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成就、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全军官兵聚焦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以空前加速的步伐,开启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时光不负奋斗者,时代召唤奋斗者。强军兴军,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是对未来的期待,更是前进的动力。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你我,都应当用双手去奋斗,用永不止息的奔跑,为时间这个生生不息的自然存在,加载人生的意义,赋予生命的价值,标注使命的刻度。我们坚信,广大官兵的奋斗历程,必将连接成加快推进强军事业发展的通道,让我们实现强军梦想。

强军兴军的伟大征途上,我们是奋斗者,也是追梦人。未来,既有荆棘也有鲜花,既有浅滩也有深流,既有坦途也有峻岭。我们坚信,只要一往无前跑下去,所有的付出和努力,终会被时间犒赏。

新的一年徐徐铺展,春和希望扑面而来。未来,一定属于矢志不渝的奋斗者,属于胸怀家国的奋斗者,更属于脚踏实地的奋斗者。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强军召唤,你我偕行。本期《军营观察》,4名记者带您走进不同战位中国军人的“新年愿望”。愿广大读者能从战友们的新年愿望中,映照自己的新年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为每一步成长喝彩

■解放军报记者郭丰宽

西藏军区某旅某型无人机起飞瞬间。杨守宝摄

作为一名军事记者,生活中始终有两种力量在我胸中激荡:一种力量去远方,一种力量回原点。

辞旧迎新之际,站在营院操场,望着初升的朝阳,回想刚刚过去的年,记者和战友们上高原走边关、爬雪山蹲哨所、进大漠越戈壁,一路“风景”令人难忘。其中,最难忘的记忆,当属高原训练场上那次震撼心灵的相遇。

那天,某型无人机一个训练难题终于被攻克。西藏军区某炮兵旅官兵激动极了:有的兴奋地脱下帽子抛向空中,有的一把抱住身边的战友久久不愿放开,有的则放开嗓子吼起来……

那天很冷,记者裹着军大衣,戴着手套,走路尚且气喘吁吁。看着他们忘我地欢呼,记者真有点担心他们。

“郭记者,你别见笑!我们习惯了这样,有事一起扛,有乐一起享,有苦一起吃。”教导员扎西尼玛说。

面对记者提问,技术维修室主任刘明坤讲得很认真。聊了2个多小时后,记者的头开始疼起来。“缺氧,就去车里吸点氧休息一会儿。这几个月,我们一直都在这一带训练。”刘明坤关切地对记者说。

谈话间,记者得知,刘明坤年军校毕业后,第一任职是排长。凭着对专业的热爱,他很快成为业务骨干,第二年就调整到技术维修室,负责无人机的放飞操作。

新质作战力量融入火炮分队,必然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这几年,刘明坤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攻关中,没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

有段时间,刘明坤和战友们带着帐篷,住到雪山脚下。在高山峡谷地域训练,每天爬坡过坎累得人够呛,他们一住就是几个月。

“环境这么艰苦,任务这么困难,坚持下来不容易,干出成绩更令人敬佩!”看着记者伸出大拇指,刘明坤神色坦然地说:“我们从事的职业是崇高的、伟大的。想到这一点,我感觉累并幸福着。”

小时候,刘明坤曾梦想,有一天自己能亲手操作战鹰。如今,梦想越来越近:“当不了驾驶飞机的飞行员,我就当好一名指挥无人机飞行的操作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刘明坤坦言,作为无人机操作员,他的新年目标是尽快学习运用某型无人机,探索优化其高原使用性能。

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上,每一步成长都值得喝彩。沐浴着新年阳光,记者祝愿刘明坤的梦想早日成真。

我们的青春有奔头

■解放军报记者李倩

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官兵正在巡逻查滩。孙文毅摄

“李记者,你还记得吗?你采访过的新兵刘海洋和邱旋,他俩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了!”

那天,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连指导员方一发来的一条喜讯,把记者的思绪拉回10个月前。

那时,记者跟随下连新兵第一次登上角屿岛采访。那里,被誉为“东南第一哨”,有冬日里温暖的风、漂亮的海,还有一群可爱的守岛官兵。

战友们,你们还好吗?当初稚嫩青涩的新兵有什么变化?踏着汹涌的海浪,记者再次登上了这个面积只有0.19平方公里的小岛。

刚刚完成大修工程的码头焕然一新。远远地,记者看到战友们热情地迎了上来。记者一眼就认出了高高大大的刘海洋和腼腆内秀的邱旋。如今,他俩肤色变得黝黑,眼神变得坚毅、成熟。

前段时间,连队军人大会上,这两名新兵第一次参加了连队的表彰奖励评选。凭借优异的表现,他俩在民主测评中全票通过,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恭喜恭喜!”记者向他俩表示祝贺,两名年轻的战友不好意思地笑了。

接下来,我们聊起过去这一年的收获。从他们流畅自信的谈吐中,记者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的成长,由衷地感到高兴。

“刚下连时,他们可不是这样。”班长黄斌鸿在旁说道。当初,旅队组织考核,这群新兵窘态百出:参加模拟手雷实投时手会发抖,听到实爆声音一个个手心冒汗,还有临场打退堂鼓的,闹了不少笑话。

“当时,真没想到一下连队就遇到这么多课目。”班长离开的时候,刘海洋悄悄告诉记者,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他暗自下定决心要打好训练基础,争取当个好兵。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走在营区,指导员方一对记者说,年,连队经历了大项任务的磨砺,这些新兵也得到了加速成长。

有目标,就有了方向;有方向,就有了动力。方一告诉记者,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全连官兵看到新时代的新蓝图、新目标,练兵备战热情持续高涨。

面对高强度训练,他们没有人叫苦叫累,纷纷表示,作为海防一线部队官兵,一定要时刻紧盯使命任务,把头脑练活、技术练精、作风练硬……

听到这里,记者心头一热——这群平均年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愿意在这个小岛上日夜坚守,愿意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祖国东南前哨,真是让人敬重。

说起新年愿望,邱旋坚定地说:“我明年的目标就一个,争取保送入学,继续在部队干!”

年,上等兵杨宇琦以优异成绩考上军校,央视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全连官兵及家属同步组织观看。这让从南昌大学毕业的邱旋备受激励和鼓舞。

“我也要好好在部队干!”刘海洋接过话茬,“我想留队,家人也希望我能晋升军士。我会加倍努力,为连队争光。”

第二天一早,记者跟随战友们一起巡逻。迎着灿烂的朝阳,官兵们踏着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什么样的青春有奔头?什么样的年华最值得?

那一刻,这群年轻的守岛官兵们给了记者答案。

黄海深处眺望新年

■解放军报记者王琢舒

空军“红色前哨雷达站”官兵坚守战位。侯俊摄

临近新年,记者给雷达站官兵打去问候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空军“红色前哨雷达站”站长杜勇峰熟悉的声音。

年夏天,记者上岛采访,与他们朝夕相处半个月。时隔半年,再次听到杜勇峰浑厚标准的男低音,记者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这样一组画面——

黄海深处,云雾缭绕。指挥员果断下达“增开雷达,转进一等”的命令。几乎同时,尖锐的警报铃声响起,打破了营区的宁静。一群雷达兵以最快速度奔赴战位……

“站长,辛苦了一年,马上迎来年,您有什么新年愿望?”

“带着战友们继续完成好空防保障任务,守好祖国的东大门!”杜勇峰不假思索地说。

“红色前哨雷达站”驻扎在我国黄海海域深处。从陆地码头乘船上岛要半天时间。由于年均余天大风大雾天气,上下岛十分不便。

上岛采访前,记者就听说那里自然条件十分艰苦。没想到,原本预设的“牺牲、奉献”等采访报道方向,随着记者与官兵们的深入接触悄然转变。

那天,记者沿着潮湿阴冷的地下通道,走进密闭的雷达方舱,值班上士周永平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方寸屏幕。

当时,周永平迷彩上衣的兜里鼓鼓囊囊的,里面装着10来颗小米椒。那是为了缓解夜间值班的疲惫和困倦而准备的。因为多次迅速准确处置重要空情,周永平荣立三等功。

“别看我们这个雷达方舱不大,但脚踏进这个方舱,你头顶着的可是祖国的空天。”周永平说得没错,空军雷达兵以方寸屏幕为战场,用电波构筑起一道道无形的空中防线。

“永平,你有什么新年愿望?是不是希望新的一年,眼镜度数不要再增加了?”电话里,记者半开玩笑地说。

“这也算一个吧。”周永平被我逗笑了,“不过,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顺利留队,我还想和新装备继续并肩战斗!”

最后一个电话,记者打给了年出生的排长刘天傲。

“我是年1月29日上岛的,一转眼就快一年了。”刘天傲是名副其实的“雷达二代”,从他的名字中也或多或少能感受到他父母的期许。年,刘天傲以超出当地高考一本线84分的优异成绩,考入空军预警学院。父亲送他走进校门的那一天,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