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5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以来,在大豆主产区,一场以增加大豆国内市场供给,减少对外依赖的大豆产能提升“攻坚战”打响。在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尖山农场的大豆田里,纵横田间三十余年的农机手刁肇东正迎来又一次丰收。中国之声特别策划《丰收季》15日推出《大豆摇铃时》。
清晨6点,尖山农场,气温4℃。刁肇东下意识紧了紧衣服。耳朵是凉的,目光所及还是金黄的暖意。
这是刁肇东听了三十多年的,最有威严的声响。他的身后,收割机吞下大豆秸秆,吐出颗粒饱满、金黄圆滚的大豆。
刁肇东:车速正常如果要是收大豆的话,在七迈八迈都行。
6点是尖山的“标准时间”,大田里机械轰鸣,5台收割机、亩,这是今天的工作量;一天,两天,十天……25.4万亩的收获任务加速分解,有点挑战,又算不上难。刁肇东觉得,过日子也是这样。
记者:您在97年购买的第一台收获车是吧?
刁肇东:97年以后农场也形成体制改革,就把机车转让给个人,我就寻思,用自己的能力去搏一下。
那是一台“”收获车,刁肇东贷款30万,那是年的30万和没有先例的冒险。
记者:咱挣着钱了?
刁肇东:应该算挣着了,头一年就挣了3万多块钱。
点火,启动,给油,转弯。农机手的日子刁肇东过出了壮阔的波澜。年,自筹加上贷款一共万元,他买下一台进口的收割机“凯斯”。
刁肇东:当时这台车挺贵,首付50万,很多人一听这个价格都打退堂鼓不敢买了。
记者:现在来看这种效果还是挺好的。
刁肇东:对,当时没寻思说能有这么好的收入。
收割机隆隆开进玉米地、大豆田,后来农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刁肇东年年创农场“先锋号”播种车组、夺“优秀播种手”称号。
刁肇东:一忙起来以后,可以说我们是披星戴月,甚至有时几天几夜不回家,吃住在地里。
刁肇东:今天收完我们就要报结了,平均产量都在多斤以上,最高的产量在斤,是历年最高的。
高的,不止是单产。今年,北大荒九三分公司扩种大豆36万亩,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
刁肇东:这个地按照预算斤差不多,这地联合整地之后耙两遍,咱就给它施上肥、起上垄,来年就省事儿了。
这里是黑龙江,我国最大的优质大豆生产和供给基地。大豆摇铃千里金,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实施第一年,全省新增大豆种植面积余万亩,占全国扩种面积的近一半。
(记者冯雪松毛更伟王海樵冯志远张天露高忠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