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认识沣西新城的这位
“活珍宝”
崔智会,沣西新城大王街道大王东村人,崔氏龟兹鼓乐第7代传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人。龟兹鼓乐在崔氏一脉中流传上千年,通过口口相授、言传身教,现今崔氏一族仍保存着《西番赞》《雁落沙滩》《刮地风》《百鸟朝凤》《三难女》等一百多首古老曲目。“祭祖宰相习技艺,动人鼓乐来龟兹”。相传崔氏先祖是随着西域新疆库车(龟兹国)鸠摩罗什来到长安的,崔智会的父亲第六代传人崔民义已近耄耋之年,却仍精神抖擞地对崔氏历史如数家珍,并四处循迹,历经数年编纂出《崔氏家史谱》,为后代和民间留下了宝贵财富。
龟兹鼓乐由唢呐、低呐、三弦、经鼓、堂鼓、干鼓、燥鼓、大铙、大钗、大小锣等乐器组成,演奏形式上有文武乐合奏、打击表演,有七人、十一人乃至数十人等不同组合。它保留了西域龟兹国的音乐元素,又与秦地古音乐元素有机融合,在多代传承演变中吸收了长安地区的戏曲、民歌、佛道教等音乐元素,形成独有的音正、和雅、清澈等特点。崔家祠堂前,近百年的《工尺谱》乐谱用A4纸打印出来摆在香案上,每一首曲子所用的场合在简谱右上角都有标注,包括天子登殿、黄鹤楼、游湖玩景、王子起兵、水中武打等在不同场合都有不同形式的曲谱和演奏方式。一把上百年的唢呐和阮挂在墙上,其他演奏时所需乐器都整齐摆放在旁边的柜子上。自古礼乐不分,每次演奏前,演奏者都会细心净手、焚香,进行一套完整的传统礼仪后,才拿起乐器,摆好位置进行演奏。要成为传承人,就要具备精湛高超的技艺,崔智会自出生就背负着龟兹鼓乐的传承使命,从小就踏上艰苦的学艺之路,早在20岁时已熟练掌握唢呐、低呐、三弦、经鼓、堂鼓、干鼓燥鼓、大铙、大钗、大小锣等乐器演奏技巧,成为龟兹鼓乐“全把式”,30岁时担任崔氏龟兹鼓乐社长。直到今天,崔智会等人依然沿用着七代传承使用的古传统乐器演奏,保留了崔氏家族传承有序的原生态本色,由于恪守旧时专业乐户的竞技和古训,崔氏龟兹鼓乐在教习、演奏等方面要求严格。年,大王崔氏龟兹鼓乐被确认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崔智会倾尽心血将龟兹鼓乐班子和老物件保留至今,很多当地老人在去世前,点名要求儿女必须在葬礼上邀请崔家的龟兹鼓乐作为最后心愿。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他感觉责任更大,说服儿子跟他学习,而且只要有人想学习,他都尽力免费教,对于他来说,当下最大的使命就是将龟兹鼓乐传承下去,将这千年文化留给世人。
沣西新城将进一步弘扬非遗文化
提高非遗保护意识
丰富辖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End-
▼推荐阅读▼
?入选!
点击阅读
?权威回应!
点击阅读
?沣西新城召开中心组学习会议暨党委会议
点击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