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看点丨舞枪弄棒,金昌木偶戏表演时令人拍手

来源:堂鼓 时间:2022/6/22
北京医院治皮肤科 http://m.39.net/pf/a_8810613.html

金昌市永昌县木偶戏主要流传于水源、朱王堡两乡镇。木偶戏班都有戏箱,木偶戏的人物是“木偶人”,头如拳大,身高约二尺,是纸浆做好的头面壳和衣冠,穿戴在一个“十”字形木制支架上而成。木偶的头面壳制作一般用纸浆做成,生、净、丑、旦各种脸谱,镶上眼珠、下颔,结上细线绳即成。盔甲、衣袍、巾帽以及手脚等,都是按照生、净、丑、旦的装饰制作,其式样悉如大戏,只是尺码短小而已。

木偶的手是用木刻的空心握拳状,大如鸡蛋,安装在一细木杆上,木材通过袍袖中,用细绳捆扎在手腕处,手露袖外,刀枪或马鞭等物,装入拳空心洞处。木偶配有三种不同造型的手:一是握拳状的手,手中间有一孔,可将各种兵器套在其中,表演时通过演员的操纵,能把各种兵器耍得虎虎生威;二是伸张状的手,这种手能够表演戴帽、捋髯等动作;三是各个关节均可活动自如的手,在绳子的牵引下,能表演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如拿书、写字、开合扇子、斟酒、撑伞、烧香点烛、开弓射箭等。

木偶平常没有腿,如需腿部动作表演时,另制作双腿由演员配合操纵,称之为“配腿”或“配脚”,这种技法在有些杖头木偶戏中又叫“亮靴”或“打靴子”。靴鞋袜裤,安装于一短小木杆上,暂时另置一旁。演出前按照所演剧目中的人物,先把头面壳、衣冠、手腿安装穿戴于十字支架,悬挂在幕后墙壁上,以备出演。演出时,演员一手执木偶支杆的下端,另一手执着通放袍底的木偶胳臂,木偶人即揭帘而出,上场作整冠、甩袖、捋胡须、挤眼、裂嘴、跪拜、舞剑、弄枪、挥鞭、跃马等多种动作。

据相关资料记载,木偶戏是明初源于朱元璋大规模移民从秦晋一带传入的。至清代中期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永昌清河地区盛为流传,成为村落乡间流行的民间大庆必备节目,表演者主要由家族成员组成,实行家庭管理的家传世袭方式。戏班成员大多数半农半艺,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唱戏。木偶戏主要沿袭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传统节日受邀演庙会戏。另外,在清河地区、金川区农村和武威民勤等乡间,木偶戏表演者也在农闲时通过走村串寨进行流动式的演出。

金昌木偶戏表演时一般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在时间上不受限制,一般白天演木偶,晚上唱皮影,人们在乡村把这种演出方式称作“风交雪”,而在城市则称作“两条腿走路”,意为白天唱木偶大戏,晚上唱皮影小戏,通常是一天唱三本戏。金昌木偶戏的每位演员都要掌握各种角色的演技,要能说能唱,或担任乐器伴奏,往往是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身的全能演员。

金昌木偶戏的唱腔主要是秦腔和眉户,有时也唱陇剧和影子腔,但大多时候以秦腔为主。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另有二胡、唢呐、堂鼓、战鼓、板鼓、钩锣、手锣、梆子、牙子、喇叭等。木偶戏每班五至八人,所演的剧目,多系中国历史故事,上自殷商,下止明清,本剧折戏,不下百十本。

木偶戏班多是在农家婚丧嫁娶、传统节日、迎神赛会应村寨邀请而前往助兴的。演出场地一般不受空间限制,在场院、宅院、草坪上临时搭台都可演出。现金昌地区最为盛行的就属市文化馆筹建的金昌木偶传习所民俗大舞台了,每年夏天,喜好者齐聚台前,由金昌木偶戏传承人买天海担任班主,一曲曲折子戏吼满园区,秦腔、眉户、小曲相互串联,掌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