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中,竟出现了神秘人

来源:堂鼓 时间:2024/10/20
<

虹口区老龄化程度居上海首位

老旧住宅相对集中

因此虹口大力推动

加装电梯这项民心工程

截至目前

已累计通过征询超过台

占全区适合加装电梯门栋总量的13.2%

在推动加装电梯工作中

有这样一群“神秘人”

他们是

“热心人”“小能手”“老法师”

还把居民当“家人”

一起看看

他们到底有哪些“法宝”

小区里的

“热心人”

位于虹口区同鸣路弄的嘉苑公寓小区,地处地铁保护区内,经地铁监护部门审核,具有加装条件的单元楼为8个,需额外支付监理费用。

小区业委会主任刘广深得知后,积极联系居委会上报情况。区房管局、区建管委、广中路街道、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入研究讨论后,秉承着“地铁要保、电梯要建”的原则,突破了地铁保护区的限制,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减免监护管理费,降低了施工成本,减轻了居民出资压力。

在前期征询中,5号楼有两户居民只同意加装电梯但不参与分摊资金,刘主任多次上门沟通无果,便发动楼栋内其余居民先行垫付,确保加装工作顺利推进。电梯完工试运行,刘主任再次找他们交流,两户居民发现电梯效果达到预期,最终主动交付费用,同意参与电梯使用和维护管理。

截至目前,小区加装电梯已竣工6台,剩余2栋正在积极推进,努力实现“应装尽装”。

加梯

“全能老法师”

自接手加装电梯工作三年多以来,区房管局工作人员许键从一开始的“小白”蜕变成阿姨爷叔口中“加梯全能通的老法师”。

一台电梯从启动征询到竣工投入使用涉及市区十多个部门,流程繁琐、耗时耗力,让不少有加梯意愿的居民打起了退堂鼓。

许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加梯联席会议制度,会同多个市、区级部门编制《虹口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办事指南》,同时组织各街道进行实地调研摸清底数,推出全市首个“加装电梯地图”,用“一张图”“一本通”解决群众“能不能加”“要怎么装”的困惑。

无论是全市首个整小区加梯的逸仙小区,还是首个整居委推进的运一居委,乃至全区8个街道,都可以见到许键奔波的身影,她的专业敬业让她成为居民信赖的“贴心人”、加梯工作人员和实施单位依赖的“万事通”。随着虹口区加梯工作向“整小区”“整居委”规模化迈进,许键和她的同事们深知任重道远。

把居民

当“家人”

逸仙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祝海霞在和居民闲聊中发现,部分居民对加装电梯颇感兴趣。她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居民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办。

逸仙小区共有29栋多层住宅,结构相似,没有电梯。祝海霞与居民自治小组商量研究后决定,10号楼具备楼组长威信高、有长期卧病在床居民、有律师把关等有利条件,可先行试点。

在各方支持下,10号楼电梯顺利开建,并如期完工。半年后,祝海霞带领团队在仅仅2个月的时间内,累计点对点沟通解释余人次,转变了多名原本强烈反对加装电梯居民的想法,完成全小区剩余28个门洞的加梯征询,逸仙小区成为全市率先推进整小区加装电梯的大型居民区。

在加梯征询阶段,逸仙小区加装电梯临时党支部召开了28场沟通会,高效破解加梯过程中需要跨部门协调的难题;通过联动共建单位,有效解决居民停车难等问题。她坚信,党建引领下,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多方合力,才能更好地展现社区软实力。

居民区的

加梯“小能手”

年初,市审计局选调生曹宇航来到虹口区曲阳路街道运一居委会,加入全市首家整居委加梯试点工作中。他在走家串户中摸清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将诉求和难点归类总结,循因施策破解难题。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与电梯代建单位共同完成52个楼栋户居民的意愿征询工作。

今年2月,曹宇航被调到街道加梯办,他和同事紧密配合,在区房管局指导和街道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业委会牵头提出需求目标、楼栋居民小组资金筹措安排、街道加梯办公室统筹监督、居委会做好调解工作、压实代建单位职责”五方协同推进工作模式。

他带着在基层一线了解的社情民意,结合区房管局政策要求和街道调研结果,撰写曲阳路街道《居民自治加装电梯监督指导手册》,指导辖区居民参与推动和监督加梯工程全周期。

曲阳路街道顺利实现加梯工作“整居委”推进,并进一步升级为“整街道”五片区全覆盖推进,曹宇航也成长为加梯“小能手”。看着“曲阳模式”结出硕果,曹宇航为民办实事的“初心”亦在此启航。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

虹口“加梯人”参与进来

做好这项惠民工作

记者:陈怡

原标题:《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中,竟出现了“神秘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