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潘立超
一身休闲装扮,说起话来温文尔雅,16岁的李姝涵看上去完全和武术不搭界,可就是这位的青岛58中高一女生在武术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让人刮目相看。她在去年的青岛武术协会、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大会组委会组织的“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交流赛”中获得女子c组国非螳螂拳决赛一等奖、女子c组国非短器械决赛一等奖及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奖,这位平时看上去温文尔雅的青岛小嫚是如何与武术结缘并且成为一位“武林高手”的呢?半岛全媒体记者联系上了她的父母讲述她的成长故事。
同学中竟隐藏着“武林高手”
在日前青岛58中举办第一届传统文化节上,十八般兵器样样娴熟的李姝涵在表演之后让同学和老师都大开眼界,成为那次校园活动的亮点,同学们纷纷惊呼,平时低调而且知书达理的李姝涵还是一名隐藏的“武林高手”。
据李姝涵的妈妈李女士介绍,李姝涵最早接触到武术是在7岁的时候,当时大人带着孩子到燕岛山公园那边去晨练散步,看到有一位老人在那儿打拳并且摆弄着各种兵器,虽然看上去年纪很大了,但是身体十分矫健,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孩子非要过去想跟着老人比划比划:“当时孩子第一次在现实当中看到那些真正的十八般兵器,很感兴趣,说想要像电视上那样学习武术,那位晨练的老人虽然很高兴,但是也告诉孩子说练武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我们才知道那位老人是第四代鸳鸯螳螂拳传承人孙丛宅老先生。”
与恩师合影
曾因“冬练三九”打过退堂鼓
当一个女孩子说想要学习武术的时候,一家人也曾经多次商量讨论过武术到底适不适合这个温文尔雅的女孩子,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通过练习武术让孩子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当李姝涵真正开始习武之后,考验才刚刚开始,当时她已经上了小学,于是每个周末早上去燕岛山公园跟随孙老先生习武的,时常这样谆谆教诲李姝涵:“千锤百炼的钢最硬,风吹雨打的松最挺”。
李女士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由于老师傅每天早晨六点几乎雷打不动的前往燕岛山公园晨练,作为徒弟的李姝涵自然要跟上老师傅的时间,尤其是到了放寒假的时候,李姝涵没有特殊情况都会坚持每天前往燕岛山公园习武练拳:“在她小的时候特别是三九严寒天,早晨六点天还不亮,在她睡得正香的早晨把她从被窝里叫醒去练拳,对七八岁的个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有时家长跟着去看孩子练习的时候也于心不忍,但想到不经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历练,就没有真正领悟习武的意义!看到她在严寒的早晨红扑扑的小脸上挂着汗珠,我觉得家长的坚持是值得的!这既锻炼了她的体魄又历练了她的品质。”李女士说,孩子练武之后身体确实好了很多,上学这么多年,几乎没有因为生病请假,一路就这样坚持走过来了,家人们也从原来的困惑改为了支持。
但是到了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孩子因为受了点轻伤加上学业繁忙等原因曾经有过放弃习武的念头,家长们反而开始鼓励孩子继续坚持下去,李姝涵的父亲李先生也谈到:“孩子之前也练过舞蹈和其他的一些项目,但最后只有武术坚持下来了,当孩子在习武期间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也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做一些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而且有了好身体才能保正好学习以及其他的事情,坚持习武这也是家长和和孩子共同的选择”。
吸引身边更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