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过会率骤降,让不少新三板公司打起退堂鼓。调整上市计划并不是无缘无故,表面上看起来让人匪夷所思,其实,有主动“躲风头”嫌疑。据统计,已经16家在IPO的新三板企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材料,其中大部分企业给出了“调整上市计划”等说辞。
新三板企业集体打“退堂鼓”
通过率从80%多,急速降到50%左右,这离不开新一届“大发审委”履职。
据媒体报道,IPO一周通过率最低为20%,本届发审委审核通过率55.74%。
为啥审核风格大变?发审委员的终身追责制,倒逼委员从严把关,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这一风格的切换给新三板带来的冲击真不小。据统计,已经16家在IPO的新三板企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材料。除迈奇化学()、圣迪乐村()2家企业受困于“业绩下滑”外,其他14家企业给出了“调整上市计划”等说辞。
调整上市计划并不是无缘无故,表面上看起来让人匪夷所思,其实,有主动“躲风头”嫌疑。
再来看主动终止IPO企业的业绩,可见“避风头”嫌疑就更大。16家终止IPO审查的挂牌企业中,年净利润超过万的企业有11家,超过万的也有4家。华灿电讯()就是一家典型的业绩表现亮点却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华灿电讯是一家从事移动通信配套件及移动基站天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民营科技型企业。
审核趋严新三板IPO去年六成过会
随着新三板上会企业数的增多,新三板IPO项目过会率大幅下降,除了年11月较全部IPO项目过会率高出10个百分点外,其余每月过会率均低于整体水平。如年12月,10家上会新三板企业中仅5家通过发审委审核,过会率降至50%。
安信证券研究认为,年IPO发行数量激增,缓解IPO堰塞湖:年的IPO数量较前两年有大幅度提高,截至12月22日共有家公司首发上会,IPO发行数量创下历史新高。随着今年IPO审核加速,堰塞湖现象逐渐缓解,未来新股发行将趋于常态化。
此外,“大发审委”亮剑,IPO不仅有“数量”更有“质量”:IPO否决率较去年有了明显升高。“大发审委”履职以来,IPO审核从严已成趋势,“带病上会”的企业过会几率渺茫,同时,首发被暂缓的企业数量也有明显增高。综观新三板企业IPO被否的各家企业,发审委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