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好多人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聋哑人,特别是盲聋哑人。但是光凭想象,也能感觉到他们生活的不易和无助。
这些盲聋哑朋友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他们却不能像我们一样正常地生活,甚至很多时候要靠别人的帮助才能生存。
他们看不到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也看不到最亲爱的人的容颜;他们听不到世界上的任何声音,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就好像生活在一个无声的黑暗世界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光明。因为自身的缺陷,很多残障朋友都自卑怯懦,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他们不敢走向社会,怕受到周围人们的嘲笑,或是担心成为别人的负担。
可是即便身有残疾,只要有一颗坚强的心,一路勇敢向前,你一样会拥有精彩的人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就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海伦·凯勒,是美国一名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小时候因病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消失,从此陷入无边的黑暗和寂寞中。在导师的陪伴和引领下,海伦·凯勒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始学习各种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海伦不仅学会了认字和说话,还顺利完成了大学教育。她创作了多部作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她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为残疾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天,这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将带领我们走进作者的世界,在书的引领下感受她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拼搏的精彩人生。
这本书真实再现了作者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地求学之路,提醒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珍惜生命,把握现在,努力奋斗,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书中的三部分重点内容,分别是:海伦因病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海伦艰难地求学生涯;海伦想象的三天光明生活。
1、海伦因病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知道自己这一生会经历些什么。原本一切看似风平浪静,也许下一秒就是狂风暴雨。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把握当下,努力奋斗,认真过好每一分钟,走好人生旅途的每一步。
本书的作者海伦就是一位经历人生风雨,却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向前的人。海伦于年出生在美国东南部的一个小城镇。出生时她还是个正常的孩子,她的到来给这个普通的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但是好景不长,在海伦19个月大的时候,一场高烧让一切都变了样。
等海伦高烧过后,她竟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从此陷入了一个黑暗的无声世界里,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地长大了,迎接她的是无尽的黑暗和残酷的重重考验。
因为失去了视力和听力,海伦没法学习说话,成了一个盲聋哑人。不过她学会了用简单的手势表达一些意思,也会快乐的和小伙伴玩耍。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靠着双手触摸弄明白了很多事情,并且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
海伦六岁时,父亲带她去找一位著名的眼科医生给她治疗眼睛。一路上海伦兴奋而快乐的期待着奇迹出现,可医生对她的病情无能为力。但是医生鼓励她可以接受教育,并建议他们到华盛顿找贝尔博士。于是他们立即启程前往华盛顿,正是这次华盛顿之行,点燃了海伦生活的希望,开启了她人生的完美逆袭。
确切地说,是导师莎莉文小姐的出现改变了海伦的人生轨迹。在海伦六岁多的时候,作为家庭教师的莎莉文小姐来到她家,用无尽的爱和包容陪伴在她身边,教她认字,带她感知世界万物。
老师用尽心思指引着海伦从生活中不断汲取知识,感受生命中所有的美好。
因为莎莉文小姐的到来,海伦过了一个盛况空前的圣诞节。随后他们又一起开启了难忘的旅行:海伦在盲校交了新朋友,知道世界上还有好多和她一样什么也看不见的孩子;他们到海边度假,领教了大海的厉害;他们到北方去过冬,感受冰雪世界的无穷奥秘……
慢慢长大的海伦,非常渴望自己也能够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于是在海伦十岁的时候,老师带她到了波士顿,开始跟着富勒校长学习说话。
正常人学说话是很快的,可是海伦听不见声音,也看不到别人的嘴型,很难跟着别人学习如何发音,但是想说话的强烈愿望鼓舞着她,海伦从未放弃。
学习的时候,海伦就把手放在富勒校长的脸上,感触富勒校长说话时嘴部的细微变化,自己再跟着模仿这些动作来学习发音和说话。后来海伦又在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坚持练习。
因为靠触摸老师的嘴唇来学习发音不那么准确,她就逼着自己反复练习,直到能够准确的发音为止。
在学习说话期间,失败和疲劳也常常使海伦想打退堂鼓。可是一想到能准确地发音,能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她又鼓起了勇气,再次投入到反复练习中。
经过无数次的“魔鬼训练”,海伦在老师的耐心引领下,在自己的努力坚持下终于学会了说话,并开始了她更漫长地求学生涯。
面对厄运和不幸,海伦没有低头认输,而是勇敢地向前冲,终于为自己的黑暗世界打开了一扇通往光明之路的门。
2、海伦艰难地求学生涯
人这一生,不可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的态度,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
在困难面前,海伦从未认输。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把困难踩在脚下,站在了成功的巅峰。
海伦学会说话以后,她不仅在不同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拉丁文、德语、法语等多种语言,还学习了数学、地理等多门课程。
在年10月,海伦进入剑桥女子中学上学。在这里,海伦依然靠着摸老师们的嘴唇讲课来学习。莎莉文小姐一直尽心尽意的陪着海伦上课,把老师讲的内容拼写到海伦的手上,保证海伦能够跟别的孩子一起正常学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海伦在年顺利通过考试,成为哈佛大学的一员。不过因为自身原因,海伦在年才正式开始她的大学生活。
由于各种课程的课本很少有盲文版的,海伦的课堂学习还是要靠莎莉文小姐拼写帮助来进行。回到家以后再靠自己的记忆做笔记,而每天的作业和各类考试都是用打字机完成的。在别的同学快乐玩耍的时候,她还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读一点儿的书。
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海伦都为之付出了超出常人百倍的努力和心血。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海伦也进行了大量地阅读。从精彩的小说到莎士比亚的剧本,从希腊故事到历史著作,都是她阅读的范围。文学,成了海伦理想的乐园。
除了读书,海伦还有很多爱好。她不仅学会了划船和游泳,还喜欢骑车兜风、编织,下象棋,她快乐而充实地过着每一天。
虽然海伦没有一个健全的身体,在生活中有很多不便,但是顽强乐观的海伦依然热爱着这个世界。她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想尽办法克服各种困难,用满腔热情去拥抱崭新的生活,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有很多残疾人朋友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悲观消极,甚至连活下去的勇气也没有。但是也有更多身残志坚的朋友,从不放弃,努力向上,拼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国的著名作家张海迪女士也是这样一位自强不息的人。
张海迪在五岁的时候因病导致高位截瘫,但是她同海伦一样没有自暴自弃。她不光自学文化知识,还学习针灸技术,为需要针灸的人们免费治疗。后来,张海迪又开始写作,用自己的作品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身处困境却自强自立的她,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正是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海伦、张海迪她们才不畏艰难,勇敢攀登,坚持学习,取得了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成就。
3、海伦想象的三天光明生活
上面我们讲了海伦通过努力学会了说话、读书,这些技能给她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让海伦能够通过与别人交流和阅读书籍来了解这个世界。
可是幼年视力的丧失,让海伦永远无法用她的眼睛再次看到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于是,在这本书的结尾海伦描写了自己想象的拥有正常视力的三天光明生活。
在第一天,海伦会好好看看身边所有陪伴她的亲人和朋友,特别是一直陪在她身边、引领她学习的莎莉文小姐;
第二天,海伦会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观看由黑夜变为白昼的神奇过程,去看看曾经只能用手触摸的事物,再亲眼看看喜爱的演出;
第三天,海伦会去游遍纽约,感受一下这个正常人熟视无睹的真实世界。
各种感官能力的丧失,让海伦无法和我们一样感知这个多彩的世界。可她凭借自己的勇敢,却活得比任何人都精彩。
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幼年家境贫寒,且父母感情不和,他从来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贝多芬从12岁开始谱曲,14岁就参加乐团演出,辛苦赚来的演出费全部用来补贴家用。后来,贝多芬的母亲去世,家里的生活也更加艰难。
可是上天并没有垂怜这个苦命的孩子,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差点儿因此而丧命。好不容易活下来了,贝多芬又患了耳疾,听力越来越差。
贝多芬虽然听不见声音了,但他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他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着。在作曲时,贝多芬通过嘴里咬着的细木棍,来感受钢琴的振动,从而完成作品。
贝多芬虽然听不见了,都是他却用独特的方式进行着自己热爱的作曲。就是这样一位失去听力的人,却谱出了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带给我们不畏艰难、勇于和命运抗争的激情和力量。
我们熟视无睹的一切,也许正是一些人渴望的世界。珍惜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坦然接受所有的幸与不幸,然后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作者以自传体散文的形式,描写了她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靠着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不光学会了读书和说话,还成为了一名教育家和作家,实现了完美逆袭的一生。
海伦在命运的多重打击下,没有屈服认输,反而勇敢地挑战生活,挑战自我,靠着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
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更要像她那样,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不轻言放弃,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