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山野探趣杨月明打杨桃

来源:堂鼓 时间:2023/4/9

秋天是个丰富的时节。收完稻子,摘了刺梨,火棘红了,杨桃子熟了,八月瓜开口了。

近日在村里与农人同劳作。在金刚哥帮扶的农户家里与主人家闲聊时,女主人突然说,走,我们上山打杨桃子去。想到杨桃子那甜蜜的汁水,心神瞬间飞远,尤其是长在山里的野生杨桃。此杨桃,并非小学课本上画的那个五角星形状的杨桃,它有个另一个名字,与动物有关——猕猴桃。这要是能摘下一两背篓,不光自己有了口福,他们拿去卖也能挣几个零花钱吧,毕竟,山货虽多,却也难得。

女主人和她孩子、朋友,加上我和几个同事,一行六七人,拎着背篓,拿着柴刀就出发了。

野生杨桃长在靠近山顶的密林边缘。女主人是个爽利的性子,二话不说,背着背篓拿着柴刀在前面开路。路过一片地萝卜地,爬过几片红薯田,才堪堪进入山林。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半人多高的草。本是没有路的,或许是谁知道山里有大片宝贝,寻得先机去了,这才辟出仅容半个身子的小路,也许连路都算不上,仅仅有个下脚的地方,小路上空再次被巴木草占据。女主人一路横劈竖斩,拿出开山的气势,总算让我们前进几分。

穿过巴木草林,进入一片空旷的山林。空旷是相对的,在一片密密麻麻挤不开身的草木之间穿行过后,突见一片树林,黑的地,稀稀疏疏铺陈的树叶,深绿浅绿的树干,想到的,只有空旷。空的是脚下,密的是头顶。前两天刚下过雨,树林里很潮湿,叶子已经腐烂,正化作春泥回归大地。树林是树林的样子,没有人的痕迹,连个脚印都没有。一切都是最原始的样子,我们像突然闯入秘境的入侵者,打破了这种静。山路并不好走,没有明显的道路,脚下湿滑,想往上爬,需要借助大山自身的力量。握紧树根,寻一个落脚点,借力向上爬。遇到陡一些的地方,四肢张开成青蛙了,还找不到下脚的地方,几次险险靠着粗壮的树干才稳住。

我们坐惯了办公室,平日缺乏锻炼,折腾了半天,早已气喘如牛,内心已经升起退缩的心思,却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只好问前方开路的女主人还有多久才能到。女主人看着我们一副空虚公子的模样,笑了笑,她也颇懂望梅止渴的道理,说,不远,快到了。

一路战战兢兢地又爬了一段,林子更密了,路也更难走了,在好几处落脚的地方,我看见有些脚印,小小的,很新鲜,像是什么动物刚走过。问女主人,她仔细瞧了瞧说,是野猪的脚印,你们当心点,这山里的野猪凶得很。看着空旷的林子,隐约多了丝危险的气氛。打退堂鼓的心思越发严重,我又问女主人,还有好久才到。她看看了前方的密林说,马上到了,坚持一下,而且往回走也回不去了啊。我环顾四周,到处都是相似的树木,望不到山底,也看不到山顶,只得相信她的话。可中国人的马上,也得看是什么马,从实际来看,女主人的马并非好马,跑的忒慢,都马上半天了,还没到。

嘿,快点,这里有。女主人的身影隐匿在丛丛密林中,兴奋地声音总算激起我们热情,靠着剩余的力气,我们追上她。她站的地方是块平地,周围都是高大的乔木,并没有杨桃子的影子。看出我们的疑惑,她指着不远处几株有着宽大树叶的树木顶端说,呐,就那,看见了吗?我们睁大眼睛,顺着她指的方向仔细瞧,果然,那宽大的树叶竟是杨桃子的叶子,一堆堆赭褐色的果子累在叶片缝隙间,在树顶摇摇晃晃,如此沉实。野生杨桃个头并不大,也就土鸡蛋大小,高高挂在树梢,远远望去,竟像是龙眼。

此时方明白为何叫打杨桃。杨桃是藤本植物,山里的杨桃没经过人工培育,能窜多高尽量窜,这一片野杨桃,也长得和树木一般高了,离地五六米,高些的近10米,真要将这些杨桃摘下来,非得找根很长的树枝,使劲敲打藤蔓,让杨桃掉落,或者用弹弓射击,还必须准头很好,才能进得兜里,若不然,只能看谁进化得比较返祖,具备攀爬的天赋技能,登上树梢摘得美食了。几样我们都不占,无奈,只得望桃兴叹。

这几株杨桃着实给了我们信心,我们已经到了。有了希望,也就去了退却的心思,难得的在疲累之余生出几分闲适的心情。山上板栗树不少,青褐色的刺球挂在枝头,摇摇欲坠,地上已经有好些开了口的栗子球。我们挑着地上大颗的刺球,用脚踩开尖锐的外壳,露出内里浅褐色的栗子。顾不得粘上的泥,衣袖一抹,直接咬开,用板牙刮着嫩黄色的栗子果肉,边吃边寻杨桃,别样的清甜。

不远处见到一蓬杨桃,好大一蓬,高约两三米,长得很是茂密。此时已不心急,目标既已在眼前,心急又能如何?不如慢慢品尝栗子,慢慢采摘。进得杨桃林,四处寻觅也未见得几个成熟的果子,不由疑惑,接着恍然,果真有人先我们一步了,竟如此不给后人留余地。几人分散行动,只堪堪将方背篓底部遮住,空荡荡的背篓显得有些可笑。

女主人并不气馁,继续四下寻觅。她有着农村妇女特有的吃苦耐劳与坚韧,却有些太过死心眼,估计她心里也憋着一口气吧,带着我们来打杨桃,却空手而归,怎么也说不过去。我们倒没有那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思,少了些执着,反倒能分神关心其他事物。遇着枞木菌、乔巴菌,随手捡起扔进背篓,看见金黄的刺梨,也不放过,小心摘下,继续扔进背篓。什么能吃的都往背篓里扔,女主人见我们不在乎的模样,也放下了必须找到硕果累累的杨桃的打算,随着兴致走。有时只有走到绝处,才能找到出路,这座山头就是如此。继续往山顶爬,看似离来路越来越远,却是回去的唯一途径。一路登顶,遇见地桫椤,扯下一大把,缠绕几圈,打结,再扯一把,继续打结,几捆地桫椤把背篓都塞得满满的了。女主人说,用地桫椤煮水泡脚,可以治女人家的宫寒呢。山上随处是宝,进得山里,总不会空手而归。

山顶种了一片烟草,烟草田里长了山辣椒,这几天刚发了嫩芽,采了几大把嫩叶,女主人说,这种叶子炒来吃,好吃得很。回程途中,路边好几棵板栗树断枝,已经干枯,用作柴火最好不过,我们一人拖了两根,唱着歌回家了。

生活有时候并不都能如己所愿,有时费尽心力也得不到结果时,何不细细体会其他美好的事物,或许能有更多收获。正如我们为着打杨桃而去,杨桃没收获,却得了刺梨、野生菌、地桫椤、野菜和柴火,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得其一已是幸事也,其他的,端看自己如何看待。

文/杨月明

文字编辑/李缨

视觉实习编辑/王西

编审/李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