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知怎么就想起了中学时代的往事。
高一,是我中二病发最严重的时候,少年意气风发,总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能够改变世界。
于是我和朋友一起去面试学生会。
等待的过程很忐忑,快要到我们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六点半。
我大义凛然让她先上去,其实内心掩饰不住的紧张,特别是我还坐在正后方。
不过朋友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很快顺利完成了面试。然后负责人问了一句:“还有谁?”
“这……”我朋友刚想出声,我就拉住了她:“我不去了。”
“为什么?”她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我左顾而言之,“快上课了。”
“没事的,迟几分钟也可以。”朋友坚持,“有我陪你呢!”
我一阵感动,毅然决定:“我们还是走吧。”
于是高中时代我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的社团活动。
前几年,互联网忽然掀起了一场新词热潮,其中有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国家一级退堂鼓表演艺术家。
我一看顿时乐了,欸,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每次已经拥有足够的信心去做好一样事情,但真正来临时,却根本怂得不敢上前。
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发生过无数次。
我一直觉得自己从小到大都是活在壳子里的一个人,说好听点,就是活得很自我。
说难听点,就是不愿意改变、害怕去尝试。
以前还能自我安慰这种情况上了大学就会好的,结果上了大学后也没有发生丝毫改变。
大一时终于鼓足勇气去参加校青协志愿者,三轮面试都通过了,甚至还打电话跟妈妈说了,希望她看到我的改变也能开心。
一切看似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由于一个微小的摩擦,我顿时丧失了所有的耐心和信心。
其实根本算不得什么摩擦,不过是有个男生性格直爽,直接对我表达了不满。
在我眼里却变成了不得的大事情——他都这样了,我以后要怎么跟他相处,真的不会打起来吗?
即便学姐再三恳请,最终也没能挽留住我去意已决。
所以到底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一个畏缩畏脚的大人了呢?我盯着床帘出了神。
也许是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受到老师的邀请参加幼儿园的六一晚会,上台唱了一首歌叫做《澎湖湾》。
为了这场演出我和另一个同学排练了整整一星期,几乎每天一放学就钻进房间里练歌。
可是下场后,没有掌声,也没有鼓励。
只有最好的朋友直白地告诉我:你唱歌一点也不好听。
我没有办法探究她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当然也可能确实难听,通通没办法印证了,因为我再也没有唱过歌。
如果我把这件事说给我爸听,他肯定会翻个白眼再慢悠悠地打击我:“不是吧衰仔,人家说你不行你就不行,人家说你行的话你就一定行吗?”
我不知道。
但从过往经历来看,我肯定先被周围的声音影响,慢慢的,连自己也无法肯定到底行还是不行。
如同温水煮青蛙,逃跑也变得不重要了。
说真的,我很羡慕同班的一个女生。
她成绩平平,也毫无所长,可是心态很好,有股生机盎然的冲劲儿。
她喜欢跳舞,无奈四肢僵硬,屡次应聘舞蹈社无果,第二年卷土重来又铩羽而归。
但她都不气馁,最后乐呵乐呵跑去学吉他了。
被人调侃五音不全也没有生气,笑眯眯地反驳:“贝多芬失聪都能创作神曲,我五音不全万一也能弹奏一把好吉他呢?”
自信明媚得像一棵小白杨。
我坐在她旁边,感慨道:“真好,真羡慕你这样的人。”
可是她却笑笑告诉我,其实最开始失败的时候我也会打退堂鼓,但光逃避不行呀,再难你也总得解决它。
总有些事会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面对恐惧,人都会想要逃避,这很正常,这是一种本能。
关键就是克服本能放手去做,再怎么艰难其实也有可能做好,不就行了吗?
尝试了才有可能做好,而不尝试一定不行,不是吗?
也许不应该害怕改变,打退堂鼓也并不能解决问题。
我想,我应该从壳子里出来了,也许明天我就不一样了。
作者:草莓牛奶封面:canva可画图片来源:网源,侵删往期推荐:大学不恋爱,也挺好!学会忙碌,可能会更好!CHENGZI哒哒橙子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