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我可能做不到,让孩子突破自我设限

来源:堂鼓 时间:2023/9/25
北京儿童医院痤疮 http://m.39.net/news/a_9044587.html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网上有很多网友自嘲自己是国家一级退堂鼓演奏家,意思是自己经常打退堂鼓。这个称号听起来有些搞笑,但对于那些真正被退堂鼓心理困扰的人来说,这种感受其实并不美好。

作为父母,我们自然也不想看到孩子说我可能做不到时的自卑模样。

我可能做不到,限制了孩子的可能性

宝妈小语发现,自家孩子现在似乎有些缺乏勇气。小语家的宝宝是个女宝,从小就喜欢拿着涂鸦本临摹漫画,后来还会自己画些小故事。

发现孩子对画画有兴趣,妈妈小语自然十分欣喜,费了不少心思培养。如今,女儿已经是个画画小能手了。

这次,孩子的美术班老师给小语打电话,说最近有个绘画比赛,专业性、权威性都比较强,建议孩子去试试。小语想着,这么好的机会,孩子就算不拿名次,去增长见识也是好的。

小语鼓励孩子投稿参加比赛,本以为她会兴高采烈地答应,没想到孩子却压根没报名。问到原因时,女儿低着头小声说:我没参加过比赛,肯定做不到的,参加比赛的人都那么厉害,我入围不了。

小语不明白,为什么孩子画技不错,面对挑战却选择了退缩,连尝试都不敢呢?

其实,孩子面对稍有难度和挑战的事情时选择放弃,多半是他们对自己作了自我设限。

什么是自我设限?

自我设限也称自我妨碍,最早对其进行研究的人将其定义为: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成绩不好,但是他没有积极去改善,而是成绩越差越不努力。在课堂上,他会开小差、打瞌睡,就算老师把某道题的正确答案告诉他,他也不愿意听。

这样一来,如果再次考得不好,孩子就可以把原因归结于我没有听课我没有用心学习,而不是我能力不行,以此来自我保护。

自我设限的孩子,通常有这些表现

不自信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有些孩子做事却畏手畏脚。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出现了问题,完全否定自己的优点,只看得到自己的缺点。

这些不自信的孩子,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于是在做事情之前会给自己下定义:我太差劲了,我肯定做不到。

舒适区

经常自我设限的孩子,不会轻易迈出自己的舒适区,而是会尽可能选择那些不容易出错、更加简单的选项。这会使他们感到安心、没有压力,但也因此失去了更多的可能和收获。

借口多

面对稍有难度的事情,自我设限的孩子会找很多借口来拒绝,比如这个比赛太难了,下一个我一定参加现在时间来不及了,明天再报名吧……

有些事情达不到目标也不要紧,但是自我设限的孩子会找许多借口来逃避,就像小语的女儿一样。妈妈对她参加比赛的态度是鼓励的、轻松的,即使没入围也没问题,但女儿却抗拒去尝试。

让孩子突破自我设限,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1、积极的心理暗示

自我设限的孩子,通常有着自卑的心态,所以做事时会抱着悲观的心态来思考。当孩子说我不可能入围的要是失败了好丢脸时,父母不妨带领他换种思维,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试一试没什么的,万一入围了呢?尽力就是赢了,输了不丢人。

2、允许孩子失败

你能否接受孩子的失误和失败,决定了孩子面对挑战的态度。

部分家长在孩子做某件事失败时,只知道一味责骂,反而让孩子觉得:我没有做成这件事,那么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不值钱的。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抗拒去尝试,因为他害怕失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家长要允许孩子失败,肯定他努力的过程,让他知道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样,孩子就会正确看待挑战的成功与否,把注意力放到如何做得更好上。

3、父母要鼓励孩子

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时,需要有一个人来增加他的自信心,没有人比父母更合适。而在激发孩子自信心方面,鼓励比表扬更有效。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曾做过一个实验:随机挑选出一些孩子让他们进行智力测试,题目是拼图,在他们拼完后,研究人员会告知分数,并给予鼓励你刚刚一定很努力或表扬你真聪明。

随后进行第二轮测试,有两种可以选择,一种难度较大,一种和上一轮难度类似。结果让人吃惊:在上一轮被鼓励的孩子,九成选择了难度较大的测试;而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选择了难度较小的测试。

可见,鼓励和表扬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在告诉孩子,你的努力和付出可以达到不一样的结果,你可以掌控自己的未来。

而表扬聪明,孩子会认为: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这么努力。同时,孩子还会担心,如果自己选择了更难的选项,如果最后失败了,就说明自己不聪明了,所以他们会倾向于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内。

要想孩子打破自我设限,家长要学会鼓励孩子,肯定他的优点,比如观察力敏锐、专注、努力、坚持等等,使孩子认可自己,做到自我突破。

自我设限就像一个牢笼,并且是孩子心甘情愿画地为牢,将自己束缚在角落中,他们虽然感到安全,却体会不到前进和突破的喜悦。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多可能性、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父母要像以上这3点这样轻推一把,耐心地帮他们突破自我设限。

今日互动话题:你家孩子有自我设限的情况吗?你是如何帮他突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