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莫非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今年3月以来,有14家新三板企业发布了终止上市辅导信息,其中包括科曼股份、百川环能、奔朗新材等明星公司。另一组数据更加惊人。在年2月份之前,每月从证监会撤回申报材料的新三板企业不过一两家,但3月份这个数字激增至15家,4月有4家,5月至今已有2家。如果说上市辅导仅仅是表达了对IPO“有想法”,那么向证监会递交材料,本来意味着正式加入排队行列,但现在,新三板企业却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新三板原是证监会专门为中小微企业便于到资本市场融资而开辟的一条专属的、便捷的融资通道,意在解决中小微企业主板上市条件不具备之困,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资本市场内涵,推动了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建设。而且,随着分层监管制度即将实施及新三板直接转板机制的研究,新三板企业有望成为A股主板市场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大军。
按道理,新三板通过IPO进入主板市场,可让其修成正果,在资本市场大展宏图,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这应是每个新三板企业所渴望的。可缘何进入年却风向大变,不少企业从当地证监局申请终止上市辅导,或干脆从证监会撤回了申请文件?
据《上海证券报》最新披露的案例显示:新三板公司科润智控年末实现净利润.7万元,于年12月29日进入上市辅导期,并获得了国机资本这样的产业投资大佬“站台”,很有上市的可能,可最近却对外宣称因调整上市规划,向浙江证监局申请终止上市辅导。达特照明和流金岁月两家公司也从证监会撤回了申请文件。
据分析,导致新三板企业IPO热潮消退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证监会今年2月23日在《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中明确提出,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对于不构成重组上市的其他重组交易,证监会也将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