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性格入手,老师主

来源:堂鼓 时间:2024/9/3

文丨安小辰

劝学有“窍门”: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哈尔滨市第三十五中学的马老师,在谈他的教学经验时说,他教过的一个班上,开始有的学生贪玩惯了,坐不下来,不愿意学。

有的学生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有的学生认为怎么使劲也考不上大学了,不想学,也有的学生因为讲究衣着打扮,交朋友,没有心思学。他的办法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势利导激发他们为四个现代化而学习的热情。

他讲了三个学生的故事,一个叫小陈,本来是“象棋迷”,学习成绩差,老师引导他成了“数学迷”,在全市同年级数学竞赛中获得丁一等奖,另一个叫小石,开始时对学习缺乏信心,老师常常当众鼓励他,他的成绩慢慢上来了。

还有一个叫小刘,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时一听就懂,可是一扔就忘,一考就懵。老师帮助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取得了好的效果。马老师的教育、帮助,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开了窍。

在教学领域里,马老师的经验是有普遍意义的。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春风。春风吹在桃树李树上,会催得桃李统苞吐艳,万紫千红。

然而,春风吹在石头上,石头则不能起多少娈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起来。

教师如果不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愿学、不能坚持学,或学而不得法,那么即使教师的本领很高明,收效也将是很微小的。

一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取决于他们学习动机的正确程度。学生一旦认识到这门学科非学好不可,他就会专心听讲,认真看书,注意教师所提问题,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并逐渐培养起学习的兴趣爱好。

相反,如果学生认为这门学科学不学无所谓,甚至怀有厌恶心理,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状态,那么,教学的效果就不可能好。

常常听到一些老师说:学生肯学,我才能教得好。他不肯学,我有什么办法?马老师的经验则是:要教好学生,必须先教育学生爱学习。

马老师帮助小陈由“象棋迷”变成“数学迷”,是运用了动机迁移的心理学原理。初中学生年龄小,贪玩,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教师要善于对学生作细致的心理分析,促使他们的兴趣自然地转移到学习上来。小陈爱下棋,马老师没有挫伤他下棋的积极性,而是多次找他谈心,帮助他参加“年,我们怎么办”的讨论,针对他的思想状况提出值得他深思的问题,终于转移了小陈的兴趣。

马老师帮助小石从原来学习成绩很差、缺乏信心的状况,发展到成绩上升、学习上充满信心的可喜境地,是采用了激发学生上进心的办法。他及时地、实事求是地肯定学生学习上的进步,激励学生继续前进的勇气。

当学生有了点滴的进步,哪怕是考试多得了一分两分,他就及时予以评定,促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马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让小石回答他能回答的问题,予以肯定和鼓励。同时还把数学家张广厚少年时代学习的故事讲给他听,教育他学习科学家勤奋学习的精神。有一次,马老师在区的公开教学课上,向小石提了一个较难的问题,小石回答得很好。

从此以后,他仿佛开了窍,问了老师很多问题,成绩也上去了。马老师帮助小刘解决“一听就懂、一扔就忘、一考就懵”的问题,是从端正他的学习态度入手的。

有一次数学考试前,老师总结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几种方法,提到以后还要学习用行列式法解方程组。

小刘没有把教过的儿种解法先复习掌握,却在考试时,用了没有真正掌握的行列式法解方程组,结果都错了。

马老师就抓住这件事,给他分析学习不扎实、好高骛远的危害,同时让各科都学得较扎实的小李,在班会上介绍学习方法和体会,从而使小刘走出了迷津,重新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