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为什么明明基层学校缺教师,可还有那么多师

来源:堂鼓 时间:2024/9/30

众所周知,现在处于毕业季阶段,很多高校毕业生都处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而今年情况特殊,就业难是很多毕业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有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于是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明明基层学校缺教师,可很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却总在哭诉和抱怨工作难找呢?

其实,这个现象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都存在的社会矛盾。至于这种矛盾背后的原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至于具体哪些原因,这里我们需要分为两部分来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基层教师会缺乏。

一、时代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选择多,人们就业观念有所改变。如果是十几二十年前,人们谈起教师这个职业,会立马贴上“铁饭碗”“知识分子”“轻松”“福利待遇好”等标签。以前的岗位选择有限,很多人都向往教师、公务员等体面的工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思想变得更加多元化,在职业追求方面也有了更多选择和理解。

举个例子,年有网络平台针对“95后”群体做过一个职业调查,结果超过50%的孩子表示,向往的职业是直播网红。由此可见,时代的变化发展,职业选择多样化,人们就业观念也随之改变。尽管很多学生毕业于师范院校,可他们却未必想要成为教师。渴望成为基层教师的群体变少,基层教师缺乏也就不难理解。

二、毕业生对工作区域的选择,很多人不愿到偏僻小县城、山村等地教学。事实上,大城市中小学生的基层教师并不缺乏,甚至出现饱和状态。出现这种情况理由很简单,中小学特别是私立学校对那些有能力的教师提供的薪资待遇是非常高的,比如年深圳某中学就因年薪30万聘请教师而引起热议。

然而,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教育资源充裕的大城市能做到如此,经济落后,物质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则形成鲜明对比。很多毕业生如果不是心怀教育理想,基本很少有人会愿意去小县城、山村当教师,因为前程和收入没有保障。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基层教师会缺乏的因素。

三、考教师编制难,教师评职称更不易,很多毕业生在实习期后打退堂鼓。有些毕业生虽然内心对教师不排斥,也愿意成为一名基层教师,但是在经过大四阶段成为实习教师后,会选择改行。我举一个我小学同学的例子,她当时肇庆师范学院就读,大四成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因为从小学习钢琴,所以又挂职音乐老师。

虽然当时学校对她挺满意,想要跟她签约,但是因为她没能把教师编制考下,薪资待遇各方面都不能跟编制内的教师比,再加上了解了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后,她大学一毕业就放弃成为一名教师了。而她的经历,其实也是很多师范生的经历,这也是基层教师会缺乏的原因之一。

其实,在了解以上关于基层教师缺乏的基本原因后,很多师范生哭诉和抱怨工作难找也就不难理解了。

基本上,会产生哭诉和抱怨,无外乎以下两个因素。

一、放弃成为教师,想从事其他行业和职位,却缺少相应的技能。像我那位放弃成为教师的小学同学,她因为有音乐才能,她现在是一名音乐讲师,专门通过网课来教别人学音乐、弹钢琴。所以她并没有很多的抱怨。相反,如果本身没有特长,又却各行各业各岗位一无所知,那么放弃成为教师,想要从事其他行业,难度可想而知。而在没有方向没有求生技能的情况下,人就自然容易产生哭诉和抱怨。

二、待遇太低,岗位不够体面,不愿暂时将就。其实,现在很多公司单位提供的岗位是非常多元的,他们也愿意培养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只是前期薪资待遇会比较少,而这会让那些缺少格局和远见的人直接放弃。他们会觉得待遇太低、岗位不够体面,不愿暂时将就。于是就陷入无工可打的境地,从而怨气连天。

综上不难看出,造成这种局面,是多方面因素。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比如,需要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提高基层教师薪资和待遇;需要全社会尊师重道,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需要师范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端正求职态度,对教师少些偏见,重视后续成长,降低过高的薪资待遇要求,对教育具有更多纯粹情怀等。

总之,只有多方共同发力,有意识去改变社会矛盾的一些因素,才有可能改变基层岗位缺人才,可师范毕业生却总哭诉和抱怨没工作的尴尬局面。

————————

作者简介:我是星主,专研教育发展与心理,坚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传递。关于教育成长路上,上到大学下至小学,有困惑来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