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分出南北。常山在北,洛阳在南。
一声彩穿越次元。经典在左,流量在右。
一出戏连缀古今。赵子龙单骑救主,王一博惊艳四座。
国粹京腔,在流量时代拥抱流量,完成了一次时尚亮相。而流量明星王一博,籍此与传统艺术有了亲密接触,初窥堂奥,渐入佳境,化身最ing梨园子弟。
01当王一博跨界梨园子弟︱啊啊啊,怎一个帅字了得
《天天向上》开年大戏京韵十足。“天天兄弟”粉墨登场过足戏瘾,组成票友界最fashion草台班子。而老幺王一博,更以大武生赵云的英气扮相,带来《长坂坡》经典一幕。剑眉轻蹙,凤目入鬓,花枪一抖的凌空鹞子翻身,怎一个帅字了得!
果然,能颠覆王一博的人只有王一博!《天天向上》舞台上王一博曾是绿叶。在策神哥哥们身边,不善言辞的王一博宛如背景板。可这是张BlingBling招人爱的背景板!人间白牡丹王一博,奶乎乎往台上一站,什么都不用做就让人心生欢喜。
这欢喜,是三月阳春里的鹅黄新绿,满心都是被羽毛轻掠过的,痒痒的温腻。那是,向上、向光、向美的,毛茸茸的、俏生生的生命魅力。没错,彼时的美少年王一博,葱郁、空灵、无性别的美丽,精致得如一株在中韩文化间反复移栽的盆景。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这绝不是一株乐于被摆布、被修剪、被矫形的温驯盆栽。它有要挺直的树脊,虬根要深扎土里,枝叶要泼洒向天际。在看似纤柔的躯干里,松软木质早已被“舞者意志”淬炼成钢骨。没有什么盆,装得下这蓬勃桀骜的生命!
让绿叶日益成为红花的契机,不仅仅是爱豆王一博的饭圈人气暴涨,更是拥有旺盛生命力的新鲜血液,给英雄迟暮的《天天向上》带来审美疲劳的缓解。
节目都有台本,照本宣科是底线。但好主持却无一例外都擅长变通,富有灵性。王一博主持功底显然有限,但幸运的是,他本身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存在。圆滑圈子里谨慎周全中,素以耿直出名的少年却分外讨喜。毕竟,节目有他就有生发性!
王一博年少出道,学艺耽搁了学业不假,但在《天天向上》这所“人间大学”,他着实得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栽培。他从明星IP、时尚精神方面促进节目蜕变,而节目为他提供文化加持与内涵蕴养。青葱生命,在这种互补中得以恣意生长……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古人气势磅礴的心声尚在,“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则早已是现代社会共识。娱乐圈斜杠青年王一博能力有口皆碑,Diss他的人也不过只能死抠第一学历,选择性忽略他难以估量的成长性。
而这“海水不可斗量”的成长性,匹配“少年意气强不羁”的大好青春,才是这个讷言敏行的少年,在水深火热的名利场不迎合、不谄媚、不苟且的资本。也是他“讲自己的故事,活独特的气质”,令觊觎者望洋兴叹,除了学历无处置喙的底气。
不信请看,戏台方寸上风华绝代、字正腔圆的武神赵云!你能从这位“英姿飒爽犹酣战,寒枪凌厉指天边”的角儿身上,找到一丝流量明星的蛛丝马迹?
赵云是京剧武生代表人物之一。出演者不但要求扮相、功底,还要工架优美端庄,方能表现大将风度,忠勇气概。王一博扮“赵云”,眉如剑,目似星,唇若丹朱,果然“红中粉、粉中白、白中润、润中俊”。但扮相之外更斐然的,还得是气质。
王一博的体态塑造,也是十年舞蹈功底沉淀。虽说舞蹈与戏曲隶属不同艺术门类,艺术形态泾渭分明,但两者起源、情怀与情感上具有同一性。王一博将舞者气质“嫁接”在角色上的表现力,在《陈情令》饰演“蓝忘机”时已彰显得淋漓尽致。
他演“蓝忘机”,清冷昳丽,不矜不盈,不疾不徐,每一步都稳稳踩在雅正端方的点上。而饰“赵云”照样不愧“人间节拍器”,手、眼、身、法、步,那叫一个板起眼落专业feel!活脱脱便是“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英气逼人”的帅气儒将!
破次元壁与京剧共舞的少年,戏不过只演了短短一折子,武神赵子龙的英姿却入木三分。岂止粉丝花痴、观众沉醉,连指导老师们也清一色唇角上扬……
02当流量成国粹传承推手︱赞赞赞,谁不爱孺子可教
王一博是娱乐圈顶级流量。针对流量明星,饭圈与公众各有一杆秤。饭圈的秤主打感性。“秤星”是偶像崇拜的市场取向,“秤砣”是粉丝经济下的偶像人气。但这感性往往受困于粉丝荷尔蒙、内啡肽、多巴胺的化学反应,不免盲动,流于走肾。
而公众的秤则理性得多。它会考量偶像崇拜的价值取向,也会在流量时代坚守内容王道。相对饭圈“云深不知处”的狂热,公众审视更多一份“坐看云起时”的冷静。然而,又不免因为“经验主义”和“群体心理”,而对流量明星怀有刻板印象。
而属于王一博的这声喝彩,究竟是粉丝滤镜下“挟流量以自重”?还是货真价实的“精诚之至能动人”?这就要看他耍的是真刀实枪,还是银样镴枪头!
腼腆慢热的王一博,凭什么招人爱?“颜值”是第一时间上头的理由!可娱乐圈、影视业,综艺界,颜值其实都不能排TOP1。因为娱乐圈从不缺颜值!更何况王一博的颜值自带审美壁垒。Get到的臣服于人间妄想,Get不到的只能保持无感。
两极境况,主要源于国人的男性审美价值观。不同于传统美男温润如玉的中庸调性,王一博有着疏狂灵动的魏晋风骨。与天性有关,也与他受中韩审美熏陶有关。韩国男性审美源于花郎文化,而花郎文化深受我国魏晋审美心理、时代风尚影响。
王一博能用白话写禅境。《无感》和《我的世界守则》不滞于物、不拘于礼的句子里,是看得见隐隐名士风流的。然正如魏晋的豪放不羁未见容于后世,韩流审美成就了时尚娇子王一博,也让不少国人因对韩流无感,而连带对王一博审美绝缘。
那王一博又是如何跨越文化偏见,悄悄惊艳国民的?你一定想不到,从无感到有感,兜兜转转最根本原因还是文化!此话怎讲,难道不是靠才华与实力?
君子藏器于身。才艺的确是他得以拼到成功入场券的大前提,舞蹈也的确是他在任何时候找回主场的利器,但这些都在他《陈情令》一战成名的盛大华彩前,黯然失色!不必忌讳,新人演员初挑大梁,是文化魅力超越演技与颜值,掳掠了人心!
没有角色背后的文化加持,年仅双十的演员再“真情实感”,也绝难描摹出照世如珠的含光君。胸无丘壑、心无底蕴的演员,如何诠释一位佛心、道骨、儒表的玄门高士?仅此一役,风一般的少年王一博的慧根,便跨越了文化藩篱,显山露水。
慧根源于悟性,与经历有关,与学历无关。王一博的悟性体现在他的直球思维:不绕弯、不兜圈,坦率真诚,直指人心。而把莫测高深变得简约平实,本身就是智慧。正是这智慧,打通了王一博的孤傲洒脱与传统文化的简素幽玄间的任督二脉。
从《陈情令》到《有翡》,影视搭台文化唱戏,观众认可了他身上与己同根同源的文化属性。而他行胜于言、质胜于华,也令抱成见者有了再发现的惊喜。
他的综艺表现也越来越好。在环境适应性背后,是天天兄弟的传帮带,是前辈传道与后浪乐学的契合。而这兄友弟恭的教学相长,有代际冲突但无价值观断裂。承载着文化的价值导向与精神追求,在娱乐圈尔虞我诈的暗黑内卷衬托下尤其可贵。
而这,也是我们在他身上打破刻板印象的关键。看指导老师与他的互动切磋,特别打动人。京剧武生的厚底靴宛如小高跷,饶是王一博十年舞蹈功底,也很难轻松驾驭。明明有台阶下,但不服输的王一博硬是死磕到底,没有任何瞬间打过退堂鼓!
“站不住,就不抬了。”
“站得住!”
“非要抬?”
“嗯。”
我们与梨园老师们一样,在这股牛犊犟劲前,不约而同老怀甚慰。有啥比孺子可教更告慰师心?王一博“唱得梨园绝代声”是为国粹发声,更是流量与经典的有益接驳。我们不必为流量赋予过度价值期待,但更不能无视承载正能量的流量舞台。
哪有什么人设经得住日积月累的文化洗礼?瞧,那眼睛里有星星的孩子,是真正“错了我们就再来一次,垮了我们就捡起来”,手捧空花盆的实诚孩子!
03当圈子接驳新生的血液︱来来来,与尔同销万古愁
乌合之众的饭圈催生道德洁癖的公众。数据主义与流量为王,造就了太多德不配位的空心偶像。公众对流量明星印象刻板、心存戒备,也是没奈何。因此,公共舆论对流量明星其实并不友善。即使是公益,一旦与流量沾边立即失却真诚含金量。
因为是流量,所以“动机”都值得叩问,“善良”统统要打折扣,而“效果”更要承受八倍镜。所以,即使官方都盖章认可,90后明星日益加入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主力阵营,但针对明星慈善、社会公益,仍有不少涉嫌道德绑架或双标的极端言论。
但其实只要放下流量偏见就会意识到:但凡利在公益,适当“秀一秀”又能咋滴?王一博以千万粉丝的流量担当,以青年传承力惊艳亮相,吸引了多少对戏曲原本无感的人,由此惹火了多少对国粹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