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大人物们一般都对戏剧名伶感兴趣。比方龙叔下面要说的这位人物,她就是民国时期的一代名伶:刘喜奎。在年时《顺天时报》主持了一次评选伶界大王的活动,她的得票比第二名的梅兰芳竟高出多票,可见她当时的红火程度。
刘喜奎(—),原名刘志浩,后改桂缘。祖藉黑龙村人。10岁时,拜河北梆子演员毛毛旦为师,出师后,在哈尔滨,海参崴(今苏联甫拉迪沃斯托克)及津、沪一带演出。在沪与周信芳同台,在津、京与谭鑫培、杨小楼等合作,皆获好评。此后,声誉日隆,与鲜灵芝、金玉兰并称“女伶三杰”。
刘喜奎的身材小巧玲珑,眉目如画,气质尤其高雅清丽,打扮起来特别漂亮,与她配戏的尽都是精挑细逃的美人胚子,她未出场时,满台都是莺莺燕燕,个个美如天仙,令人目不暇接,一到刘喜奎登场。一声婉转娇啼,唱腔圆润,与她配戏的坤伶们相形之下,就都变成了庸脂俗粉。对于她这样的要相貌有相貌,要才艺有才艺的当红艺人,在那个年代是非常招惹那些政界大人物的。
比如说袁世凯,那时他正在做复辟帝制的美梦。一些心腹和幕僚向袁世凯献媚说:“近日有一个色艺双绝的坤伶在北京演出,何不让她来唱堂会,散散心解解闷呢?”袁世凯一听“色艺双绝”,顿时来了精神,问:“她叫什么名字?”一个幕僚说:“刘喜奎。”袁世凯心里“咯噔”一下。他在天津时就领教过刘喜奎刚烈的性格,但是当着众人的面他不能打退堂鼓,说:“好,明天请她来唱堂会。”戏园的人听说袁世凯让刘喜奎去中南海唱堂会,就说:“袁世凯让你去唱堂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有安好心。”刘喜奎苦笑说:“我知道。他现在是民国大总统,不去不行,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到了中南海,袁世凯请她过去,刘喜奎直奔袁世凯面前,大声说:“大总统找我有什么事?”袁世凯本来想让刘喜奎陪他打牌,但怕遭到拒绝下不来台,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借口,只好说:“没……没什么事。”刘喜奎说:“大总统没有事,我就先告辞了。”说罢就走出大厅。,让袁世凯讨了个没趣,好尴尬啊。
有一个幕僚见大总统如此窘态,便出了一酸主意:“大总统,您要是把她娶到手,看她还能犟到哪里去?”袁世凯觉得言之有理,立刻让副总统黎元洪、相国徐世昌和清史馆馆长赵尔巽去当说客,他想以三千两黄金为聘礼,娶刘喜奎为十姨太。三个人来到刘喜奎的化妆室,对她说明来意。刘喜奎斩钉截铁地说:“不要说三千两黄金,就是三万两我也不会出卖自己!我早在报纸上发表过声明:有势我不的怕,有钱我不要!”弄得这三位也好尴尬!
再比如这位被称为“辫帅”的张勋,在民国二年在北京江西会馆做寿,京城名伶一概召齐。演戏期间,张勋对刘喜奎垂涎不已,对刘喜奎软硬兼施,欲纳她为妾,终因各种因素的干扰未能成功。不久被任命为江苏都督,统兵南下,娶了一位秦淮名妓小毛子为妾。等到升为长汀巡阅使,坐镇徐州,再纳天津名伶王克琴为妾,总算填补了得不到刘喜奎的遗憾,民国六年,张勋率“定武军”入京,和康有为一道拥立溥仪复辟,在各界欢迎他的堂会戏中又目睹刘喜奎的绝妙风采,不禁心猿意马,神魂颠倒。凭着复辟丑剧中宣统皇帝封他的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的显赫地位,非要娶到刘喜奎不可,并不惜撵走姨太太,剃掉胡须以答允刘喜奎的条件。幸亏段祺瑞在天津马厂誓师,组织“讨逆军”直扑京师,迫使张勋通电下野,刘喜奎总算是逃过了张辫帅逼嫁的这一劫。
逃过了这一劫,她又遇上了另一难。就是这位赶跑张勋的北洋之虎段祺瑞的侄子,还是个大学生,单恋刘喜奎已到发狂的程度,有人看他可怜,便赌他敢不敢当众抱刘喜奎。那晚刘喜奎在“广德楼”演《西厢记》中红娘,娇媚柔腻之态使得全场春意盎然,段祺瑞的侄子更是欲仙欲死地不能自已。散戏后,等到后台门口,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前一把抱住刘喜奎狂吻不放,口中念念有词:“心肝宝贝,我想死你了!”吓得刘喜奎花容失色,人们立即将他扭送警察局里,问他姓名他死不回答,于是罚他五十大洋了事,出了警察局,他大呼:“痛快!痛快!值得!值得。”
刘喜奎的才情让北洋时期的几任总统都为她痴迷,虽然从她心底讲,她爱的人是同为伶界名人的梅兰芳,但她认识到中国京剧艺术的发展,不能没有梅兰芳,牺牲个人的爱情事小,葬送中国京剧的前程事大,所以她只有割断和梅兰芳的情缘,这样才能消除某些权贵借机陷害梅兰芳的借口,让他继续在京剧舞台上大放光华。后来,她嫁给了当时在北京陆军部参谋局的一个小科长:崔承炽。并在第二年生下一子。
当刘喜奎和崔承炽结婚的消息传到了曹锟的耳朵里,把曹锟气得要死,他下令对崔承炽的任命一概追回,任何地方都不许录用。曹锟还和时陆军总长也曾追求过刘喜奎的陆锦商量了一个毒计:崔承炽有肺结核,不能劳累,他们就让刚刚结婚四天的崔承炽立刻到江西去视察军情。崔承炽从江西回来,已经病入膏肓,他们不管这些,又让崔承炽立即到长沙、河南视察军务。不到两年,就把崔承炽折腾死了。她的丈夫死后,她她退出了戏剧舞台。
建国后,周恩来总理委托田汉多方寻找刘喜奎的下落,一见面,周总理就说:“你应该把技艺传给后人。”在全国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周总理又和大家说:“刘先生不贪富贵,不图享受,所以她在旧社会能够这么坚强。”
刘喜奎后来到中国戏曲学校任职,成为该校十大教授之一。年,这位当年名满华夏的伶界女王安详辞世,享年70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