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没有不喜欢梅花的,越是冰天雪地,越是要去踏雪寻梅。越是严寒,越是要去拍了梅花的照片来发朋友圈,来发自媒体。因为梅花的爱好者众多,不只是宋朝那位梅妻鹤子的林和靖的。
说也奇怪,大多数植物都是怕低温的。就拿同是四君子的兰花来说,如果温度低于零下,恐怕是要抵抗不住的。但是梅花就不怕冷,不是到了最冷它还不开。
不只是气温低,就是雪花都压在梅花花瓣上,把它覆盖,让它很难喘出粗气来,甚至结成了晶莹剔透的冰凌,它还照样健康活泼的,照样散发出它的清香来。
人们喜欢梅花,曾经有一支歌很好听,特别是跳广场舞的时候,大多播放那个曲子,那就是《红梅赞》。因为红梅不畏严寒,傲霜斗雪,所以古往今来很多仁人志士以它为榜样。跳舞的大妈也喜欢梅花高洁的风姿。
文人墨客更是喜欢梅花,陆游写的梅花诗词就了不得,估计有两百多首。他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我们都是很熟悉的。即使它的花瓣零落尘泥,清香依然如故。
陆游身处的环境和遭受的坎坷,使他更加崇尚梅花的高贵品德,他说“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可惜陆游还没有孙悟空的分身本事,不能把自己分配到每一棵梅花树下和梅花作伴。
画家王冕既画梅赏梅爱梅,还亲自种梅。而且他写的梅花诗也特别多,估计也有一百多首。他以墨梅自比,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的精神值得钦敬,因此又有很多学子拿来做座右铭,鼓励自己钻研学问,奋发图强。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了。很多人把这句话做成横幅,挂在书房里。
古代的书香门第,或半耕半读人家,讲的是诗书传家,读书多很清苦。不像那些纨绔子弟,还要红袖添香,读书像享清福似的。
据说这句诗出自《警世贤文》的勤奋篇,里面“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等,都是收集的名句,是勉励人们求学上进、修身养德的,但是我没有读过它们。
我在旅游名胜古迹的时候,在那些旅游纪念品商店里,有很多地方都把这句诗做成镇纸,也叫压尺,古人写毛笔字时压纸用的,这样的文房用品还很好卖,很符合读书人的口味。
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诗,也是勉励人们做人、做学问的,就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它是出自黄檗禅师的《上堂开示颂》,目的是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像梅花那样不怕严寒刺骨,坚持到最后。
梅花用了一年的积蓄,秋风来了,它在积攒,寒霜来了,他还在积攒,一直到寒潮裹着大雪到来,它才积攒了爆发的力量。如果它中途放弃了,打了退堂鼓,它还能够独自在冰天雪地里开出如此令人惊讶的花来吗?
这就是我们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要想看到山巅上的风景,就必须吃苦流汗,就必须朝着高处一步一步地攀爬,不要说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不要说放弃。
读书做学问也是一样,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两句诗拿来做座右铭,那就是深刻警醒自己,怕自己经受不住寒冷,怕自己中途放弃。古人也有古人的法子,卧薪尝胆、头悬梁、锥刺股就是的。
梅花是不愿意和群芳同流合污的。人们常常把梅花和白雪来比喻自己,就是追求品质上的冰清玉洁,追求事业上的高贵清香。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