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不仅是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首位华人得主,也是继陈省身之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还是获得马塞尔格罗斯曼物理大奖的首位华人数学家。
他曾感慨道:中国最不缺少的,就是天才,尤其是数学方面,但为什么那些获得少年奥数冠军的人,长大后都渐渐没了动静呢?
看一看下面的成绩统计,从年开始的26年中,中国曾获得17次第1,5次第2的好成绩,共22次进往前3。获得第1的概率高达68%,这样的好成绩,让世界都为之惊叹
但是谁又能想到,在这其中,同样都拿到奥数比赛金牌的两个天才,一个之后拿到了菲尔兹奖,一个却出家当了和尚。
去年的时候,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兹奖的桂冠被大师彼得·舒尔茨一举摘得,但令人倍感意外的是,这一次,众人的焦点并未投射在那名年轻的数学家身上,而是聚集在了北京龙泉寺。
说来奇怪,龙泉寺与那位获奖的数学大师根本八杆子打不着一块,不知那位大师与龙泉寺有什么渊源?或是说这项蜚声国际的大赛就在龙泉寺举行的?
不久后,大家才闹明白,原来北京龙泉寺里有一位法号贤宇的大师,在出家前曾多次战胜彼得·舒尔茨。
贤宇法师本名柳智宇,出家前曾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型数学大赛。那一年,他们虽然都获得了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的金牌,但不同的是柳智宇满分第一、碾压其他选手,而彼得·舒尔茨却是第二次参赛,当时仅获得了第六名
那么,有着这么一个美好前途的柳智宇,为什么后来却跑去出家了呢?
柳智宇生于湖北,从小性格内向孤僻,身体也不太好,不喜欢运动,对同龄小孩的游戏更是兴趣不大。最怕挨批评,为了获得表扬和肯定,他不断追求高分。柳智宇曾说过:“有时候上一堂课,就一直在等一句表扬的话!”
柳智宇最早的心灵路径,来源于书中,来源于数学。
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遇见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刘嘉。那时候的每周末,柳智宇都会去上数学培优班。刚接触培优班的时候,他觉得题目很难,总是费尽脑力,才能慢慢解出一两道题。不过,喜欢挑战的他并没有打退堂鼓,反而认为数学解法中充满着智慧,十分有趣。
此后,他在数学上的天赋日渐显现,收获了更多旁人的夸奖与肯定,并坚定了他走这条路的决心。
每次上完课,已过晚上九点。
柳智宇走过繁华的街道,仍在回味课上的细节。他写文章记录当时的感受:“那是另外的一个世界,数学的世界,其中并没有凡庸琐碎的得失毁誉,只有自然的美、人类心智的美。”
不久后,柳智宇凭借优异成绩进了华师一附中理科实验班。高三又拿到北大数学学院的保送资格,并入选国家集训队。
对柳智宇来说,竞赛之路行至此,不再是探究数学的奥妙,而是在一轮轮机械训练中向金牌靠拢。从那以后,柳智宇被誉为数学天才,是无数师生眼中实力的代言人。
拿到北京大学保送资格后,柳智宇还曾去主动关心那些因竞赛失利,而被动参加高考的同学,询问自己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可惜同学们只是冷冷地回答,我们需要的是做更多的题目,掌握更多的方法,你的帮助不是很重要。
对此,柳智宇感到格外痛苦。他甚至一度认为自己的数学之路早已不再纯粹,而只是机械性地投入一场场无止境的循环赛中;他需要朋友,他想方设法融入同学,却不断地被误解,甚至让他感到更加的孤独……
不久后,柳智宇进入北京大学读大一,并加入了北京大学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两个社团——禅学社与耕读社。随后在年5月,柳智宇第一次带领社团参观了龙泉寺,在寺里见到了耕读社的创始人邓文庆——贤庆法师。
那年,在他夺得金牌、万千荣誉加身之后,他写了一篇日记,其中有几段:
“这次去斯洛文尼亚参加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我的心情非常轻松。年7月10日从北京出发,登上飞机时我突然觉得,既没有仪式能让我担忧或害怕,只不过是做一次旅行,做一套题目而已。到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已经是晚上,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低垂在机场的楼顶,空气中弥漫着清爽的泥土芬芳,道路曲曲折折,充满了田园气息。天到九点半才全黑。11日傍晚,我在小城漫步,晚霞鲜艳无比,在一瞬间,突然不知道“我”是谁,只觉天地万物,无一不恰到好处,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和苍白。接下来的三天,我们在斯洛文尼亚旅游,认识了许多各国的朋友,对考试的结果最初还有所挂怀,后来我想,这次我已在考场做了完美的发挥,当时就已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之后又何必为成败在意。”
当他还在沈阳参加集训时,面对突然造访的校长,他冷淡地说,我个人不需要这块金牌,而你们一附中需要这块金牌。或许在我们的文化中,集体荣誉从来都比个人生命体悟更重要。
后来,他不负众望地拿到了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以及录取通知书,美国学生签证也顺利通过。但在年9月,柳智宇决定放弃一切,遁入空门。
丑闻事件爆发前,龙泉寺还只是一座位于北京郊区凤凰岭脚下的古刹,静谧而古朴。
但其实在04年之后,龙泉寺就可以称之为“天才寺”,原来,当年有八位弟子随学诚法师一起来到龙泉寺,其中四位出自清华大学和北航大学。此后,陆续加入龙泉寺的僧人中,迎来了不少毕业于北京大学等名校的高材生。
负责寺庙文化部的贤启法师(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监院禅兴法师(清华大学流体力学博士)、贤庆法师(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贤威法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生)、贤兆法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等等。
由俗世中的眼光判断,这些僧人是社会上的佼佼者,中产家庭、名校毕业、体面工作。无奈机缘巧合下,他们决心断离与原生家庭的联系,过上诵经打坐的清净生活。而柳智宇的加入则让龙泉寺的神话达到巅峰。
那时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不少记者专程前往龙泉寺,只是为了看一眼这个传说中的佛系少年,倾听他归宿于此的真实原因。
如今8年过去了,法师柳智宇又突然决定回归俗世,普度众生。不久前,柳智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不是出家,而是回家了”。黑塞在《德米安》中说:“对于每个人而言,真正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在那之中尽情生活,全心全意、不受动摇地生活。”也许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柳智宇一直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间奋力求生,而他选择的也注定是一条痛苦的、通向自我的路途。
数学之路是非常的枯燥无味的,柳智宇能够从小学开始就如此的痴迷数学,足以看出他对数学的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你对一件事物有兴趣,你才能够从中得到你想要的
想要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可以借助下面这套趣味数学专辑。
你知道有个数学公式可以让你玩游戏立于不败之地吗?你知道为什么蜜蜂能成为建筑设计师的师父?为什么蜘蛛是八卦阵的主设计师?为什么一个棋盘可以装下天下的粮食?......
这是个关于数学的十万个为什么,讲的很多是生活中的常识或日常现象,而其中的数学奥秘有待揭开。这本书以及我下面推荐的数学阅读系列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日常现象的剖析引起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涉猎了其他领域(例如生物学)的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