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上甘岭精神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

来源:堂鼓 时间:2022/5/1

△视频:纪念上甘岭战役胜利67周年

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战场上,上甘岭战役胜利。此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余人的兵力,出动架次飞机和余辆坦克,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3天的激战中,中国人民 共歼敌2.5万余人,涌现出无数战斗英雄,形成了伟大的上甘岭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高地。

这是一次打出国威军威的战役

双方战力对比及战役的残酷与惨烈:

美军

兵力:6万余人

大炮:余门

坦克:多辆

飞机:多架次

对 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余万发,炸弹余枚。整个山头被炮火削低了2米,岩石被炸成30多公分厚的粉末。

我部

我部进行大规模作战29次,打退敌排以上进攻余次,连级干部伤亡率超过65%,班长、副班长伤亡率%,16个连队3次打光重建。

战役期间,上甘岭,这个不足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成为了继二战以来最惨烈的战场。面对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地面火力、坦克的轮番攻击,坚守阵地的 第15军45师官兵寸土不让,顽强抗击,逐阵地、逐战壕、甚至逐弹坑都与敌反复争夺。一场攻防战,多次打成白刃战、肉搏战。

随手抓把土,能数出30多块弹片;一面战旗,被打穿个弹孔;一截一米不到的树干上,竟然嵌进了多个弹头和弹片。美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弗里特原计划只用两个营的兵力,5天的时间,伤亡人便可拿下上甘岭的美梦彻底成了泡影。他更没想到的是原本是个局部规模的战斗,竟发展成了一场惨烈的战役。

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体现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这次战役里有我们不能忘却的英雄在此次战役中,涌现了太多的英雄烈士。

有全军挂像英模之一的黄继光。在反击战中,为了保证反击部队按计划发起冲击,团2营营部通信员黄继光主动请战,带领两名战友,冒着密集的炮火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战斗中,黄继光 次爆破火力点未能成功,在身负七处重伤,左腿被炸断的情况下,毅然挺起胸膛,冲着狂喷火舌的射孔,张开双臂,猛扑上去,用血肉之躯中断敌人的射击,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开辟了 胜利前进的道路。

有年仅19岁的贵州苗族战士龙世昌。在.9高地9号阵地上,美军在其顶部的巨石下修成了一个地堡,我军攻击受阻,龙世昌果断地拎了根爆破筒冲上去,敌人炮兵实施拦阻射击,一发炮弹将他左腿齐膝炸断。目击者几十年后回忆道:“那个地堡就在我们主坑道口上面,约有四五十米吧。高地上火光熊熊,从下往上看,透空,很清楚。看着龙世昌拖着伤腿拼命往上爬,把爆破筒从枪眼里杵进去。他刚要离开,爆破筒就被里面的敌人推出来,哧哧地冒烟。他捡起来又往里捅,捅进半截就被敌挡住捅不动了,龙世昌就用胸膛顶住往里压……整个人都被炸成碎片,我们什么也没找到。”

还有双腿被炸断,仍然坚持爬行指挥的排长孙占元;用衣襟裹着流出来的肠子,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葛洪臣;退敌军40余次冲锋,毙伤敌人余名的新战士胡修道等等。

《 第十五军抗美援朝战史》这样描述:“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以致各级指挥员不得不下令: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能堵敌枪眼和射孔。

战后的上甘岭,随手抓把土都可以数出几十颗弹片,一截一米不到的树杆上,嵌进了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这片3.7平方公里的山头,早已被鲜血浸透了,英勇的 用青春热血在异域的战场上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这次战役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这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虽然这首歌是战后创作的,但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战场上处处洋溢着深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即使是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情况下,战士们也丝毫没有失去必胜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电影《上甘岭》中那位在坑道里为重伤员深情歌唱的女卫生员王兰,原型人物就是当年的上甘岭战斗英雄、二等功臣——王清珍。当时,年仅17岁的王清珍负责护理坑道中的20多名重伤员,她除了给伤员喂水、喂药,还要喂饭。

有的重伤员全身裹着绷带,只露出鼻子和嘴巴,失去了自理能力,王清珍凭着对战友的深情,将饭先含在自己口里嚼碎,然后嘴对嘴给重伤员喂饭。一次,一位腹部中弹的 排长从前线抬下来,救治期间怎么也排不出小便,导尿管插上也无济于事,王清珍只得用嘴含住导尿管吸,终于使尿排出来了。这位从未流过泪的刚强排长,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握住王清珍的手说:“好妹妹,我一辈子忘不了你呀!”

这是我们上小学时,语文课本里《一个苹果》的插图。空降兵军史馆仿真复原的坑道里,把这个场景生动地呈现在眼前:团5连运输员刘明生向前线运送弹药途中,在一个炮弹坑里捡到一个苹果,带上.9高地坑道,交给7连连长张计发。张计发把苹果交给步话员,步话员又将苹果传给重伤员……

一个苹果在坑道里8个人传了一圈,又完整地回到连长手里。张连长沉默了一会,只好带头咬一小口,再往下传,这个苹果在坑道里转了两圈才吃完。

当时,要把一个苹果、一箱弹药送进坑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 后方的阵地,到上甘岭的坑道口,近的只有多米,远的不过0多米,可就是这样一点距离被美军的飞机和大炮隔成好几条封锁线。只要看到一个运输员,马上就呼叫来飞机大炮,把山谷打得烟尘冲天。军长秦基伟的警卫员王六申请上前线,秦基伟特意让他带一挎包苹果进坑道,但王六在途中就已牺牲。老兵们在回忆中谈到:通往坑道的路上满地都是被炸飞的慰问袋,萝卜、苹果、馒头……“一个苹果”就是上甘岭战役中团结友爱的真实写照,是生死与共的友情苹果。正是这种深厚的战友情谊,把部队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一滴水、一个苹果就可以决定一个生命存在和死亡的时候,更彰显出团结友爱的伟大力量!

那场战役

那些英雄

那些故事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综合/我们的天空、军报记者

?欢迎加入战友创业营!军旗下的我们军旗下的我们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