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门前,有几口长方形的养鱼池。一到冬天,鱼池不养鱼苗,就闲置起来。
儿时的冬天尤其冷冽。特别是到了数九寒天的时候,天寒地冻,池水结冰,成了一面大大的冰镜子。
冰厚厚的一层,鱼池俨然成了我们小孩子的游乐场。男孩女孩一群群在上面溜冰,擦滑儿,嬉戏玩耍。
我人小,胆儿也小,不敢向哥哥们那样跑来跑去。只是小心翼翼地在冰上,半天挪一步。
愈是放不开胆儿,愈是跌跟斗。一不小心,脚底打滑,呲溜一下,“噗嗤”“咯噔"一声,跌了个仰个渣。
委屈地撒撒嘴,看看周围没人理会,只好把打着转儿的眼泪,生生憋回去。踉踉跄跄爬起来,揉揉后脑勺,又战战兢兢追他们去了.....
小时候的冬天,雪是一场不离一场,这场没化完,下一场又来了。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整个世界,银装素裹,格外耀眼。太阳一出来,映得雪地里的我们,睁不开眼。
下雪就更有玩儿头了,那时候的孩子们特别聪明,玩具都是自己创造的,哪像现在啊,就知道买买买。
哥哥自己寻摸两块儿不薄不厚,约莫两三公分厚的木板,长宽比自己鞋子大些。上面用烧红的火棒烙上几个窟窿,一块儿木板上穿上两根粗点儿的铁丝。
再找两根粗细适中的小木棍,一头绑上一段钢筋,头上要磨得稍微尖一些,便干插。进冰面,一副简易的滑雪滑板就制作完毕,试试效果吧。
鱼埂上,水池里,皑皑白雪厚厚的一层,没多久就被玩耍的孩子们践踏的溜滑儿,成了天然滑冰场了。
哥哥拿出他的滑板,小心踏上去,没配合好,人还在这儿呢,滑板早甩出八丈远,大家呵呵笑他。他才不管呢,捡回来再滑,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他踉踉跄跄地划了出去。
老百姓说:没有三天的犁耙,熟能生巧,哥哥的技术,肉眼可见的飙升,不光在平滑的冰面上一滑千里,潇洒自如。还自我加升难度指数,从鱼埂的斜坡上迅速滑进池塘里。
只见他两手拄着滑棒,半弓着身子,眼睛盯着前方,一下一下,越滑越快,后来甚至都不用两手帮忙了,手法娴熟,技术了得。
小伙伴们也一样学样,跟在他屁股后面,照葫芦画瓢,抄作业。只要喜欢,愿意干,没有学不会的!
慢慢的,都成了滑雪小能手。比着赛着,你追我赶,嘻嘻哈哈,玩得不亦乐平。披上个斗篷,真有点儿林海雪原的味道呢,嘻嘻。
我看着眼馋,缠着哥哥也要滑冰。哥哥小心帮我,把脚放到滑板上,在后边慢慢推着我,勉强滑了几步。
看我胆战心惊的笨拙样儿,实在没耐心教了,我的小胆儿也令我打起了退堂鼓。哎,过把瘾就行了吧,还是双脚踏踏实实落在地面,更心安些,稳当点儿。
有时候哥哥会在冰面上砸开一个小窟窿捉鱼。因为水面结冰,水里的鱼儿明显氧气不足,一有透气的窟窿出现,自然纷涌而来。顺手逮鱼,变得轻而易举。
有时,隔着透明的冰就能看到水里的鱼,照着这地方砸下去,鱼儿无所遁形,瞬间成了囊中之物。
鱼儿怕是百思不得其解:我乖乖藏在这冰面之下,本应是万全之地啊,这帮臭小子有透视眼吗?可它哪里知道,自个儿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裸泳,而不自知呢,哈哈!
那时候,我们都爱玩儿转陀螺,比赛谁的陀螺转得时间长。其实,我们那时叫它懒老婆。
有用木头做的,有用大铁螺帽底下镶一铁。圆钢弹。哥哥玩儿的是铁的,还用红漆漆上一圈儿,这样转起来会更好看,
先用绳子把它缠起来,扔地上的同时,瞬间把绳子抽离开,懒老婆借力转了起来。看它要停时,再用绳抽它一下子,又转了起来,无休无止...…
在光滑的冰面上玩最好了,不用多大劲儿,它就会转个不停。现在才知道是因为阻力小嘛。奇怪,那时根本不懂这原理,却知道去这么干。真是实践出真知啊!
令我至今纳闷的是,一帮大字识不了几个的小娃娃,咋会鼓捣出这么多好玩的事儿呢?
转过年,天气变暖,水池的冰有融化的迹象。可哥哥他们胆儿大,还敢在上面玩耍。
他们故意在上面跑。等大步跑过,就听身后传来“咔嚓,咔嚓”,“啪啪,啪啪”冰的炸裂声,冰面也会瞬间出现裂痕。
这帮野小子却嘻嘻哈哈地享受着,这略带刺激的冒险游戏,乐此不疲。
俗话说得好:长沿着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偶有倒霉蛋儿一脚踩破冰面,掉进水里的惨剧发生。
棉衣棉裤棉鞋湿了,低眉耷眼,灰溜溜回家。爹娘看见了,少不了被指着脑门,挨上一顿臭骂。鞋底板子伺候屁股蛋儿,也是常有的事儿了。
那一阵阵欢声笑语,穿透云霄,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