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发展 >> 正文 >> 正文

罗山苏前金漆画师陈迎春妙手绘就漆彩人生

来源:堂鼓 时间:2023/11/6

  一块普通的木板,经过晋江罗山苏前社区居民陈迎春的笔一描一画后,一个个神话、寓言、成语故事便“跃然板上”。

  陈迎春展示他的作品。

  陈迎春是一名金漆画师,他的金漆画作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诸多专业奖项,还被泉州闽台缘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收藏。

探访:一幅画要十几道工序

  日前,记者来到陈迎春家中。一进门,闽南红的水盆架子、柜子、脚凳、屏风、碗橱等老家具随处可见,角落里还堆放着“眠床”等老家具构件。

  见到记者,正在创作的陈迎春放下手中的画笔,一边泡茶一边介绍金漆画。

  他说,金漆画是用金箔、银箔、锡箔或是金粉等在推光的漆板面上贴、画,作画过程中不仅需要毛笔,还需要刻刀等辅助工具。早期金漆画只是在木盘、木板、家具等材料上画,从清朝开始,其广泛运用于闽南庙宇、祠堂等建筑装饰中。

  正聊着,记者的目光被一把琵琶吸引了。琵琶上描绘的是神话传说《白蛇传》中“借伞”的故事,白娘子、小青、许仙、船夫皆呈现于画中,仿佛将流传千年的故事娓娓道来。

  陈迎春拿起琵琶介绍,“这幅作品是我自己开样、设计的,最难的点就是脸部神态,经历了开稿、描线、填漆、贴箔、开线条等十几道工序,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其间不能有一点点出错,否则修改又要花上十几道工序,费时费力。”

经历:坚持金漆画41年

  “我走上这条路也算是水到渠成,子承父业。”陈迎春说,闽南的“眠床”工艺复杂,不仅需要木工匠、雕花工匠,还要有漆金画工匠,而他的父亲就是一名漆金画工匠。“我9岁时,跟着父亲学画画,十来岁时就跟着他到处帮人画金漆画了。”

  按此来说,今年50岁的陈迎春,已经画了41年的金漆画。可就算有这样的“童子功”,多年前,他不得不把金漆画当成闲暇时的个人爱好。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眠床’渐渐少了,为了生计,很多金漆画师傅到寺庙、祠堂参与绘画。”陈迎春说,其间,他还到福州、厦门甚至澳门的寺庙绘金漆画。当他发现闽南“眠床”等老家具开始为人所   直到年,金漆画的困境有所改变。“那年我加入了晋江工艺美术协会,代表晋江参加国家、省工艺美术评选,获得了不少奖项,而且随着社会对传统工艺的重视,金漆画也越来越受   眼看着金漆画越来越受   陈迎春有三个子女,除了老大已经工作外,老二和老三都对画画非常感兴趣。陈迎春说,他家是金漆画世家,希望他的孩子可以把老祖宗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不仅教授自己的子女,对于不少前来学习的孩子,陈迎春也从不吝啬指导。“学金漆画比较枯燥,需要耐得住性子,不少想来学习的孩子还没学就打了退堂鼓。”陈迎春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有一位科班出身的年轻人,特意从石狮跑来找他拜师,“他已经有美术功底了,希望能坚持下去。”

  更让陈迎春高兴的是,近段时间,有中央美术学院、厦门大学美术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的博士生、研究生找到他研究学习金漆画,福建农林大学还邀请他前往讲授金漆画工艺。

  (记者曾舟萍陈巧玲)

来源:晋江经济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