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力管理》做事情的道理总是相通的
这本小书一百来面,1个小时多点就能读完。
如果连1小时时间都没有,就看这条小总结吧,已经把最核心的内容总结出来了。
道理是千锤百炼的真理,最难的是持续的去“做到”。
很奇怪,很多西方管理大拿,都是从东方文明中汲取能量,
再把在资本市场取得的成功总结成管理经验,卖给东方人。
放在国内来说,引进了那么多那么经典的管理著作,实践了这许多年,
只能说,理论上我们应该也有更适合中国特色的管理实践了,
但是现在沉下心写出不一样的管理理念的,是极少极少的。
《业力管理》最核心的讲的就是如下8条做事情的法则,细细琢磨一下,其实一通百通。
法则一:停止无用功。
停止对事情的改变没有意义的无用功,而应该做的是:确信我们百分之百成功,然后立即行动。
例如:与其在每一天去打退堂鼓:自己到底能不能坚持日更,不如拿起笔来,写就是了。写过字,就是一日的胜利。
法则二:找到背后的原因
凡事发生必有前因,早上开车出门,转动钥匙,车却没反应,这时候需要打开引擎盖,查看电池是否出问题。
这就说明钥匙并不是决定车子是否能发动的原因,钥匙只是问题表象,电池才是真正的问题,换好电池才能让车子开动,开始全新的一天。
生活和工作也如此,任何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到表象背后的原因。也就是业力管理中的“业”: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
“业力管理”认为“业”才是一切事物的根源。我们遇见谁、获得怎样的成果都取决于“业”。
我们的任何一个举动都可能产生“业”的种子,这枚种子在内心萌发,长成参天大树,“善业”成就我们的事业。“恶业”则会组织我们前进的脚步。
法则三:认定你的事“业”伙伴
“业”的第一定律:不论你想得到什么,你必须首先帮助别人获得它——宗喀巴大师
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事“业”伙伴,全力以赴的促使其成功,然后我们自己的事业也会获得成功。
如果我们想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我们应该:
1、让同事和下属获得成功
2、让顾客百分之百满意
3、让供应商赚钱
4、让整个世界的人们获利。
引用作者的话说:我们要走出去,去更广阔的地方,去个远离自我的地方来获得“业”的回声,想要在世界上获得成功,我们就得先让这个世界获得成功。
忘掉自己,为他人而做,一切就能顺利解决。
法则四:从我做起
在“业力管理”中,一切成功都源于自己,如果自己不出声,那就不可能收到回音。
“业力管理”号召我们通过服务他人来让自己心想事成。
正如作者说的:如果我们能够放弃自我的边界,让身边人都成功,我们会与创造万物的能量同步,也会慢慢从心底感受到深层的平和与满足。
法则五:停止做决定
之所以要做决定源于对成败的不确定性,这说明这个决定的成败只是概率问题。
同时每个决定都会衍生出更多的决定。多个决定叠加在一起就产生了“利与弊”。
这有悖于第一条法则:所有事物的成功率都是百分之百。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停止做决定,训练自己的直觉,跟着感觉脚踏实地的做事,而不是靠概率的去试探。
法则六:装好订书针
用订书机时,我们不会拿着订书机到处去问人:这个订书机好用不?而是拿起订书机立马就用。
当遇到问题时,过多的思考、过多的询问、过多的踌躇是没有作用的,我们应该像“装好订书机”一样,凭着直觉去做。
法则七:乘着问题飞跃巅峰
“业”的运作就像飞机起飞一样,你永远不知道前面排队的飞机还有多少,还会延误多久。
在认识“业力法则”之前,我们已经浪费太多时间太多力气去抵抗世界,工作、生活各处都充满了竞争关系。而这些竞争的业种会在留在我们的意识里。
与其产生各种抱怨之词,不如关掉阀门切断了自己抱怨的“业”,才能团结所有的资源和人,齐心协力向前走。
法则八:业力再投资
“业”的第一条定律:无论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你必须首先帮助别人得到它。
如果你对别人做了件好事,那么回到你身上的也是好事。反之亦然。那业力如果枯竭了怎么办?就像一个公司也有关闭的时候。
作者认为应该让业力再循环,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我们可以做的是:把“业”种到事业伙伴那里。把项目获得的奖金用来请同事吃饭、为家人买礼物等。还可以把上个项目的收成的10%投资都下一个项目中。这样人生会产生复利效应,业力永远循环。
书籍简介:
《当和尚遇见钻石》是全球最畅销的商业书籍之一,《业力管理》作为《当和尚遇见钻石》的续篇,由麦克·罗奇格西、克里斯蒂麦克奈丽喇嘛、迈克尔·郭尔登合著,整本书围绕“业力管理”八条法则展开,是三位作者结合佛学、哲学及商业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百试百灵的成功秘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