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扎根》,讲述了一群80后、90后大学生扎根深山、倾心乡村教育的感人故事。
1月11日
记者来到故事中主人公的工作地
——孝昌县小悟乡险峰中学
实地倾听他们的故事
青春作伴资教深山
汽车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缓慢前行,弯急颠簸。沿观双线、夏小线,车行近1个小时,终于到达孝昌县小悟乡险峰中学。
“现在学校的条件改善了很多,有了3层教学楼,马上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搬过来上课了。”校长汤柳林一边介绍情况,一边把我们领到教师办公室。
这是一间由教室改造而成的办公室,全校25名教师都在这里集中办公。斑驳的墙壁上整齐地挂着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计划,老师们正认真地研讨分析期末试卷。
分析完试卷,周小庆老师回忆起往事。
时间一下子拉回到13年前,彼时刚刚大学毕业的周小庆,面临着择业。或许是自己也来自农村,师范院校毕业的他特别想去农村锻炼锻炼。带着这个想法,年周小庆通过湖北省资教计划,到孝昌县小悟乡险峰中学任教。
由于家在老河口,周小庆没赶上集中派送老师的大部队。当年9月1日,他独自一人带着两蛇皮袋行李,几经周转才来到险峰中学。
下车的那一刻,看到几间低矮的瓦房。“我心里拔凉拔凉的。”周小庆说,“我当时真想打退堂鼓。正当内心激烈斗争之时,时任校长亲自过来接着我的行李,把我领进宿舍,并配好了必要的生活用品。”
就这样,周小庆开始了资教生活。
克服困难专心教书
年9月2日,有些忐忑不安的周小庆初次走进教室,却被教室里高低不齐、各式各样的课桌震撼了。虽然险峰中学早在年就已建校,但由于地处深山,物质匮乏,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学生自带课桌上学的传统。
“每堂课上,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我深感责任的重大。”周小庆说,“就这样,我们这群来自天南地北的资教生,好像忘记了环境的艰苦,一心只想把书教好。”
当时没有电视,更不通网络。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开门就是群山。“这样的环境很适合一门心思研究教学,每天晚上,我们就聚在一起研究如何教学。”
9月初的天气,暑气并没有完全消散。一天晚上突然停电了,资教生张伦瑜赶紧点起事先准备好的蜡烛,教学研讨在烛光中悄然继续。渐渐地大家都感觉很热,“我去把电扇打开吧。”周小庆边说边起身去拉电扇。“别啊,电扇把蜡烛吹灭了怎么办?”夏孟元阻拦道。当大家终于意识到“停电了”这个事实后,相觑一笑。
为将更好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每个周末,周小庆和资教生们都会结伴去城里,找个网吧观看教学视频,并融会贯通到教学中。
亦师亦友以心换心
乡村学校,学生大多是住校生,周小庆和资教生们也住在学校。朝夕相处,让老师和学生间无话不谈,亦师亦友。
“老师,我发烧了,没钱买药。”“老师,我这周米没有带够,没米煮饭了。”……
学生任何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周小庆都是“第一责任人”,悉心处理。
年,周小庆班上有个叫胡某宝的学生,智力十分低下,连独立上厕所都成问题。“但他是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