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年8月10日,于月仙老师因车祸离世。作为《乡爱》一剧的粉丝,对于谢大脚这个人物,有很深的印象。现在想来,其实更多的,应该还是源于老师自身能量的影响。
她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敢闯敢爱敢恨勇于追梦的女子。有着北方女人的粗狂豪放,运用到人际关系上,就会赢得一堆良师益友。
事实,也果真如此。
仅以此文,纪念一名热爱生活和事业的美丽女子。
01
于月仙,祖籍山东武定,现滨州惠民小于家庄。于清代嘉庆7年()年,经商落户至赤峰。
由于生意成功,成为当地有声望一族。这种家族商业到于月仙父亲于文广这辈,已经是第七代传人了。
家谱标志着家族的兴旺史。只记男不记女。所以,儿子的位置,处于无法撼动的第一位。
偏偏于文广第一个孩子就是女孩子,接下来的四年,又生了两个女儿。
这对极度重男轻女的于家来讲,简直是一种耻辱。长女于月仙在母亲的幽怨哀泣和爷爷奶奶乃至整个家族的唾弃中成长。
年于月仙出生时,爷爷奶奶抱怨儿媳妇怎么就不给生个带把儿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有事没事儿就用手指头戳于月仙的脑门说:“没用的东西,泼出去的水,早晚都是人家的。”
于月仙自小聪明活泼,面对奶奶每天念经一样的念叨和动作,她很快找到了一种应对方法,再碰到奶奶用手指头戳她时,她就顺势倒在炕上,让她点个空。
由于是女孩,自由严重受限,不能进堂房,不能出大院,逢年过节一家人吃饭,她不能上桌。
总之不能见外人,也不能上台面。
对于于月仙母亲来讲,她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从于月仙懂事起,就记得母亲经常对她说的一句话:“对不起。”
于月仙问她:“你为什么要给我道歉?”
母亲说:“你进不了老于家的家谱,不是老于家的户口本。”
这是妈妈对她的歉意,她比谁都清楚,一个女孩子降临到这个家庭,所遭受的待遇,到底是什么样的。
那天,奶奶正指着她的脑门数落她,突然发生地震,小小的她赶紧依墙而立。
地震过去了,也没见一个人来找她。
小小的她扪心自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才不配拥有家人的关心?”
在意也没用,小小的她改变不了什么。
人身自由受限制,但小孩子的天性却锁不住。
院子出不去,好在院子大,还有几间能让她蹦跶的灰砖大瓦房。
每天爷爷一喝茶,就知道她可以自由了,于是,开始飞檐走壁地玩。
那时候的于月仙,像个男孩子,把所有的美好时光,都寄托在三间瓦房上。看起来还很惬意:翘着二郎腿睡觉,晒太阳。
更多的时候,是在房顶走来走去,因为,在那里她可以看到甚至幻想远方。
近处,她看到炊烟袅袅,各家院落,还有街道和行人。
而远处,像一团谜,无法竭制地诱惑着她……。
02
于月仙出生两年后,妹妹于月宏出生。又过两年,小妹于月智出生。
两个妹妹的出生,慢慢剥夺了她房顶的自由时光。
妈妈一连生三个女儿,已经成为全家人的耻辱,受气更是家常,在家里抬不起头来,常常一个人流泪。
于月仙有点可怜妈妈,她决定,不再让妈妈为她操心了。
父亲也没了耐心,一家人笼罩在怨声载道的气氛中。
并且丢给她一个任务:把两个妹妹全扔给她照看。只要她两个吵架,不管是谁的错,都算到她身上,是她没照顾好。
惩罚她的时候,无论多大的委屈,她从来不吭一声地听着,忍着。
有一次她挨惩罚,正逢一场大雪,父亲让她在院子里站着,什么时候反省好了什么时候回屋。
她一个人独自站在飘雪的院子里,思绪竟然找寻到了一束光。
这是一束什么样的光?
求生,和对未来执着的追求。而那束光,也穿透了她的童年。
于月仙的父亲偏执的自尊心很强。春节不允许女孩出门,更不得出去拜年,那是向人家伸手要钱的,而且一给就三份,丢人。
如果只有一个儿子,同时给三份钱,他也不会觉得丢人。
所以,不去拜年,就是女孩子在这个家里活下去的一种尊严。
等她渐渐长大,由于家族人员众多,父亲终于决定让她一个人代表全家给亲戚拜年。还下了规定:十二点前必须回家,不许在人家吃饭,更不许讨红包。
如果有一项没做到,她就要挨打。
为保证时间,于月仙用一张十六开的纸,拉出一个长名单,规划好拜年路线,兜里插支笔,挨家挨户去拜年。
拜一家就用笔划掉一家。
有的距离走路太远,她就在严冬拼命蹬着巨大的二八式自行车,脸都冻麻木了。
在众多亲戚中,她最喜欢去表姐家。这位表姐是评剧演员,还有一个表哥在北京学京剧。
他们身边总是围一堆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那场面,好热闹呀。
让于月仙又能看各种精彩的才艺表演,还能听到遥远又新鲜的来自远方的消息。
她想起自己几岁的时候,在房顶,不就是期盼的这个吗?像她们一样自由地的跳舞,歌唱。
远方就是承载着这样一个梦吗?
此时的于月仙,依然不是太清楚。
只是,向往自由,一定是没错的。
03
于月仙从小目睹妈妈的现状。因为没生出儿子,她不知偷偷哭了多少次。
在当时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流行一首民歌《出嫁歌》,也是于月仙从小就爱唱的:马儿送我到远方,阿爸阿妈保安康。来世托生男子汉,终身陪伴在父老身旁。
这首歌,寄托了于月仙对于未来和家庭所给予的所有期望。
据于月仙的弟弟于英杰回忆:“那时候,大姐一定希望自己变成一个男孩儿吧?”
她向往成为一名女侠,飞檐走壁,行侠仗义,劫富济贫,不因是女儿身遭人嫌弃。
是啊,凭什么仅仅因为性别就遭受冷落呢?
从那个时候起,她早已在心中又多加了一个砝码:我要证明给你们看,我于月仙是不输于任何男人的!
年2月,于家日夜期盼的“小皇帝”终于降临了。家里终于有传宗接代的男孩子了。
妈妈喜极而泣,奶奶平生第一次拎着五斤油条来看孙子。
于月仙更是开心,这是一件好事,一件令全家人都开心的好事。一边无所适从,一边又骑上大自行车,用自己积攒的钢镚儿,着急忙慌地到商店给弟弟买婴儿粉,小勺子,小碗,甚至小衣服。
她说她高兴得不能自己。
在自己偷偷学舞蹈的少年宫里,开心地给认识的朋友发喜糖,把这份喜悦传递给她们。
由于不能出门,三个小女孩生活很是无趣,小弟的到来,充实了她们的生活。
三姐妹把小英杰照顾的无微不至,无论干什么活,都不舍得让他落地。
由于家庭渲染,在所有人的心目中,于英杰是最核心的人物。他是家族的全部期望。
即使听到小英杰学话:“爸说了,我是”户口本“,而你们都是没用的东西。”
三个姐姐也从来不迁怒于他,爱还爱不过来呢。
从小到大,于月仙只打过弟弟一次。但是,就从这一次,她发现了于英杰对她们爱的回应。
父亲把一罐汽油放到卫生间,被贪玩好奇的小英杰发现,他把油倒出来,并用火点燃。
危险令小英杰呼救。
虽然没出大事,但受到的惊吓不小,于月仙伸手就给了弟弟一耳光,很重,把弟弟的鼻血都打出来了。
然后把小英杰一个人丢下反省。
半天后,厨房突然传出细小的乒乓声,再接着,就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打开门之后,就看到小英杰端着一碗面,还冒着热气。
“姐姐,对不起……。”他向姐姐赔罪。
于月仙惊喜非常,原本担心是否把他惯坏的想法,顷刻烟消云散。
她不知道这种快乐的日子能持续多久,以为会很长。
却怎么也没想到,它戛然而止于于英杰8岁那年。
04
那年,小英杰身体有了变化,他的背弯曲了,变成了“罗锅”。
这是一场生死拉锯战,没打响之前,谁都无法预料它将走向何方?
于月仙中专毕业后在赤峰第一职业学校做老师,任教五年间,还被派去沈阳音乐学院舞蹈班进修。
平时,她就喜欢教弟弟妹妹练体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于月仙发现弟弟的病情愈加严重。
她向父亲反应,却遭到反对,父亲掩耳盗铃般逃避,期望他自愈。
于是,于英杰的病情就耽搁了下来。
直到谁也无法无视的境况,于英杰开始痛苦,才都慌了。医院,又辗转周边城市,都无效。
后来,开始病急乱投医,找“老神仙”烤火,学气功打坐练气,推拿等,结果都以被骗落幕。
此时,家里的费用也搭的差不多了。
只是,一切都依然让人感觉无能为力。
年,于月仙已经跟张学松走到一起了。正是张学松发现邱医生,告诉了于月仙。
对于于英杰来说,身体发生转变的机遇终于来了。
了解了一圈之后,于月仙当即南下去找邱医生。几经周折,得到邱医生允许后,于月仙把于英杰带到南京。
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一系列检查下来,邱医生拒绝接收这个病号。花费巨大不说,能不能成功,他实在不敢保证,因为他所做的难度最大手术在侧弯,而于英杰侧弯高达,难度系数太大。
如果不手术,于英杰两年内就会高位截瘫,甚至性命不保。
如果做手术呢?最坏的结果,就是上了手术台不一定下来。
如果仅仅求命的话,他宁愿不做这个手术。
姐弟两个人在房间,拿钢镚做裁判,要不要做这个手术。
抛出去的钢镚是正面,这就意味着,连老天爷都愿意帮助他呀。
正是这个激励,让拿不定主意的全家人做了决定,做这个手术。
意见一致,剩下就是筹10万元巨额医疗费。
于月仙一个人跑回北京,好几天没有任何着落,她不好意思张嘴。直到后来,实在等不下去,才一个一个打电话。
好人肯定有,有几位朋友主动伸手,令她感动不已。再加上张学松的协助,治疗费圆满解决。
正式手术前,先做了一个牵引手术:“需要在英杰头颅两端用电钻开两个孔,再穿进去一根钢钉,用螺丝拧紧,这样的钢钉遍布全身,从上身到腿部,最后再挂上总计七十斤的秤砣。
从手术室出来后,于英杰就像被钉子和铁器铸就的铁人儿。
别的病人换药撕心裂肺的喊,而于英杰从未哼一声,这让于月仙以为真的不疼。
为了缓解弟弟苍白的生活,她特意买来一堆五颜六色的眼镜让他戴上,他的世界就能看到更多色彩,而不是那抹苍白。
被固定在床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才准备做大手术。
哪知这个时候,邱医生又想打退堂鼓,因为他实在对这场手术没有信心,而且风险系数太大。
于月仙哀求,医生就让她们签订一个免责声明。父母不敢签,于月仙一把夺过来:“我签,所有的协议我来签,一切责任后果都由我来背。”
这个时候,父亲承受不住了,他崩溃了:“不治了不治了,就让英杰死了吧,谁让他命不好呢?”
这能是理由吗?之前是谁那么盼望儿子的?捧在手心里怕化了,恨不得抱在心头呵护,现在,怎么能说出如此令人丧气的话呢?
母亲更是一措莫展。
关键时候,于月仙给自己打气:“我不能抱怨谁,谁都可以倒下,我不能!我如果退让,我弟弟就真的没希望了。”
弟弟情绪也大受影响,心态十分消极。
于月仙做完这个的思想工作,又做那一位的思想工作。
于英杰十年来从未抱怨过,今天,也抵抗不住了。
在于月仙的坚持下,是生是死,在此一搏,加油吧。就这样,于英杰上了手术台。
医生用手术刀切开他的后背,板正他的骨头,还把错位受挤压的内脏,一个个移回原位。
这就相当于把一个人拆开掉,再重新组合起来。
该有多疼!
经历十四个小时的搏斗,手术成功了,于英杰终于看到真真切切的希望了。
休息一个月后,又做了针对前胸的手术。切掉小腿骨的一块,补到英杰肋骨因畸变而缺失的那块。
最后再打8个月的石膏,就差不多了。
经历重重磨难,于英杰终于站起来了。
在于月仙的协助下,他结婚成家生子,走出过去身体残疾的阴霾,在事业上获得一定成功。
于英杰的成长,离不开于月仙。
甚至可以说,没有于月仙,就没有于英杰的今天。
而这一切,全因为一个爱字。
05
于月仙老公张学松,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人物。
他爱于月仙,就会爱她的全家,包括于英杰。有一次,张学松问她:“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于月仙回答说:“希望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和和美美。”
她又反问他说:“你呢?”
张学松说:“我曾经有一个愿望,那时候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英杰的身体能早日康复,这个愿望在年实现了,可是下一步,我希望英杰能够死在你我之后……”
他考虑的是于英杰的后半生,如果姐姐们都不在了,谁来照顾他?
关于孩子的问题,就算要不成了,把小舅子当孩子养一样。
可是,他俩比于英杰大一旬呢。
年,于月仙父母催于月仙张学松办婚礼,张学松拒绝了:“反正已经推迟了,还是等小舅子彻底恢复再办,咋得也和我小舅子喝两杯,再灌灌这个臭小子。”
直到年九月,于月仙和张学松才举行了婚礼。婚礼上两位新人,一个腿受伤,一个指甲被碰断。
婚礼之后,房子也买了,于月仙母亲催促生孩子,于英杰也催。于月仙总觉得经济不宽裕,还有好多事没办完呢,再等等吧。
年下半年,姐夫赵本山开始拍《马大帅2》,问她这几年忙什么呢?到底会不会演戏啊?在娱乐圈混了这么多年,也没溅起点水花,不如你到我剧组来,看看你水平到底怎样?
就这样,经过层层“考验”,进入了令她红遍大江南北的《乡村爱情》系列。
谢大脚火了,于家老爷子都变成谢老爷子了。
父亲乐得合不拢嘴,他早已改变了对儿女的看法:谁说女儿不如男呢?
当时接演《乡爱》时,于月仙和张学松正准备要孩子。结果,征求张学松的意见,张学松特别支持她参演,生孩子的事情又耽搁下来。
事业稳定之后,于月仙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