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前景 >> 正文 >> 正文

第84期高中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

来源:堂鼓 时间:2022/5/6

学习任务群是“年版课标”提出来的语文课程新理念,其根本目的是落实语文教学从“传统文本讲解”到“当代语言实践”的转变,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理念的转变,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按照“年版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要以教材为依托,实现“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统整学习,所以,语文教学可以将有共性的两篇或几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把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两个“核心要素”(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引入其中,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创设起点,在情境中引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为此,笔者就高中语文的情境创设,谈谈存在的误区和应对策略。

情境创设的误区

1.情境创设不是课堂导入

有的教师认为,情境创设就是上课前的情景氛围打造。有人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就唱《枉凝眉》,用歌声带学生走进《红楼梦》;教学《祝福》就播放电影中我与祥林嫂对话的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全文的兴趣;教学《蜀道难》就用PPT展示几张蜀道风光图,让学生感受蜀道的高险难行。其实,这种氛围营造仍然属于传统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为了激发兴趣,便于学生顺利进入文本,并不是真正的情境创设。

2.情境创设不是艺术表演

有的老师认为,情境创设就是形式上的热闹,博人眼球。有人教学《寡人之于国也》让学生角色扮演朗读课文,引得哄堂大笑;有人教学《登高》让学生在黑板上画登高图,标新立异;有人教学《再别康桥》请学生朗诵并伴舞,哗众取宠。种种形式的表演,冲淡了课堂的语文味,课堂教学不够扎实,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本没什么深入的思考,语文素养难以提升,实在是得不偿失。

3.情境创设不是空中楼阁

有的老师在创设情境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一些看似富有创意实则脱离实际的任务,挫伤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比如,教学《老人与海》时,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采访一位身边的海明威式的硬汉,并拍摄一段5分钟的微视频,参与班级“我身边的硬汉”事迹报告会。海明威式的硬汉身上有一种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的精神,这样的硬汉古今中外倒是例子不少,可学生身边并不是轻而易举能找到的,更别提实地拍摄,该任务远离了学生的实际,不适合学生学情。

情境创设的策略

“年版课标”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王岱老师指出:语文教学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语文教学要创设真实的情境,真正的“真实”,绝不仅仅是指生活真实,或对象真实,还应该指方法真实、思维真实、能力真实;方法真实和能力真实,在任务设计中,比生活真实更为重要。

为此,笔者认为,高中语文的情境创设,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创设情境要结合学生的生活

比如,某教师教学《登泰山记》,创设的情境任务是:寒假将至,你和几个同学约好假期去游览泰山。作为领队,请你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⑴请根据文本内容绘制你们本次登泰山的游览图并写好解说词。⑵临行前,天气预报说泰安地区将有大雪,有同学以雪中泰山没什么看头和雪天登山不安全为由打退堂鼓,请你以领队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劝说同学如期前行。

这个情境任务创设得比较成功。因为寒假去旅游,学生都很喜欢,跟旅游有关的活动他们都乐意参加;绘制登山游览图就是要把经过的各个“景点”连接起来,并对“景点”的情况简单描述,并非难事;雪中登泰山有一定危险,有同学打退堂鼓是正常情况,但劝说同学按要求参加集体活动是领队的责任。所以,整个情境的创设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能驱动他们积极主动的研习、探究与表达。

2.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生的能力

我校彭涛老师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不同人“笑”的语句,讨论分析人物性格、身份地位、心理等。然后让学生研读“刘姥姥进大观园”语段,猜一猜,横线处应该填谁的名字。刘姥姥讲了笑话之后,不同人的笑体现了他们不同的身份、性格,学生据此可以很快推断出笑者是谁,并说明充分的理由。这个情境任务创设得比较成功,因为通过对文本中不同人“笑”的品析,学生的思维已经得到了训练,能够通过不同人笑的表现揣摩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等,再做拓展阅读就有了能力基础,迎刃而解,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创设情境要注重思维的真实

王岱老师教学《我有一个梦想》,发现学生在分析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语言魅力时,往往注意用了修辞格的句子,而会忽略相对平实的地方,恰恰这些地方可能更重要。为了点醒学生,她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马丁·路德·金要强调‘我们共和国’呢?”这个情境任务创设得比较成功,因为王老师在“不显”处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欲,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在此驻足思考,联系全文去解读。经过一番研读,学生就可能明白,这个一望而知的概念,恰恰是马丁·路德·金为黑人争取权利的重要依据之一,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马丁·路德·金的博大情怀。

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接近真实,交流情感,碰撞思想的旅程。没有真实,语文就没有了生命。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以真实的情境为创设起点,在情境中引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撰稿:惠婷

编辑:张丽霞

校对:刘芬

审核:赵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