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这是电影《我和我的父辈》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在群山叠翠的岷县马沿林场,有这样一群平凡而又普通的护林员,他们接过父辈的接力棒,甘守寂寞,默默守护身后万亩森林,温建华就是其中一员,他扎根深山,三十四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马沿林场位于岷县东部,总面积公顷,跨马坞、锁龙、闾井3个乡镇,25个行政村,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宜林地、非林地等多种森林资源。每天早早吃过早饭,护林员老温和队友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岷县马沿林场护林员温建华:每天早上吃过早点,把干粮拿上、水拿上,穿上巡林衣服,拿上喇叭到林子里面进行一天的工作巡护。巡护到下午四五点左右,林子里面不见人了,我们也就回程了,每天走大概15公里到20公里。
老温名叫温建华,今年54岁,标准的“林二代”。初中毕业后,他像父亲那样扛起铁锨、洋镐,成了一名护林员。父子两代人,都用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守护着这片林海。温建华说,山林是会说话的,自己从小就往山里跑,山上每一块山石、每一棵树都印刻在他心中的地图上。
岷县马沿林场护林员温建华:春天山上的树也发芽了,云杉、马尾松都很绿,还有红花。踏着落叶,听着风的声音,有时候走到林区里清澈的河水边,洗洗手、喝喝泉水,心里都是高兴的。
老温的护林路充满坎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木材紧俏,盗伐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山高林密、点多线长,即使每天上山巡逻,仍难以制止这种现象,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
岷县马沿林场护林员温建华:那时护林正是紧张的时候,当地人砍树,临近的武山县人也砍树,他们要砍,我们要护,所以经常发生矛盾,早些时候把我头上打过一次。武山人骡子客,人家把我认出来了,马坞跟集去拿了根马杖,在我头上打了一下就流血了。
面对困难,老温打过退堂鼓,每天不仅风吹日晒成了常事,而且还要与盗伐者作斗争,那时候父亲告诉他,如果护林员的儿子都退缩,那么这林子还有谁来护?父亲对护林工作的信念,让他打消了退缩的念头。
岷县马沿林场护林员温建华:最后自己把自己劝了,继续工作,这个工作我不干了别人也还要干。
匆匆34年一晃而过,曾经那个遇到困难就退缩的护林工,现已成了林场护林工作的坚实力量,温建华也成了马沿林场护林队队长,在他和大伙儿的精心守护下,几十年来林区内从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
岷县马沿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曾大昕:温建华同志对工作非常负责认真,森林防火期的时候、干旱干燥不下雪的时候,他四五十天不回家,也不主动请假,他带领护林站护林员,经常深入林区巡山查林,有时候早上出发晚上天黑了才能返回,对我们林区的护林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采访过程中,我们谈起了温建华的父亲。他说,40年前,一大批河南人移居岷县,其中一部分成了林场的工人,这其中就有他的父亲。回忆起曾经,父亲留给温建华最深的印象就是满手的老茧和对林场、对每一棵树最朴素执着的爱。
岷县马沿林场护林员温建华:我念书的时候,父亲就一直在林业工作。之前他还经常问我林业这几年啥情况,我说我们这几年护林护的也好,也没人砍树了,树也长起来了,风景也很秀美。他说有时间他能再来一趟就很高兴了,再看一次他护过的林,想念这个地方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后,温建华的父亲离开了人世。父亲生前告诉他,护林工作光荣而神圣,情系着党和人民的托付,要用一辈子坚守下去。
岷县马沿林场护林员温建华:工作了一辈子,也不容易,日子刚好过了,家庭情况好点了,父亲就过世了,也没享福,心情也很不好过。父亲护的林我们有时候也转一转、看一看,还有山里面住过的家,有时间也看一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瞬间,温建华已扎根马沿林场34年,每次巡山来回步行近20公里,磨破的胶鞋已不计其数。这期间,不少工友因为忍受不了孤寂和危险,纷纷离开了林场。他却不为所动,选择坚守。在他朴素的认知里,茫茫林海平安无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馈赠,对父亲最好的告慰,对党和人民最好的交代。
岷县马沿林场护林员温建华:努力把工作做好,不让辖区里发生火灾,尽最大的能力保护好森林资源,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保护好这一块的森林资源,也是对父亲的一种寄托和怀念。
临近傍晚,温建华和队员们踏上再也熟悉不过的小路,结束了一天的巡护工作。明天,又将迎来林场新的绿意和生机……
记者:安利强王卿文静(实习)
重视自身健康做好自我防护
编辑:傅雯博
责编:郭子静
编审:马爱军李卫俊
监制:邓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