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前景 >> 正文 >> 正文

新春将至,怕年味不够浓贵州这个地方年味十

来源:堂鼓 时间:2023/10/16

小时候过年,是记忆里特别美好的一天,那天有很多好吃的,吃完之后和小伙伴放鞭炮,然后约着打牌。现在过年,应该是整天都在捧着手机抢红包,为了几毛钱饭都顾不上吃,生怕自己错过几个亿,我不禁想问,以前的年味都去哪了?

大家都知道,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贵州,有这样的一个民族,它占据了贵州近百分之三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国家级首批的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里,它就占据一个,这个民族就是苗族。

说到苗族,大家就会想到苗绣、苗族服饰、苗族跳场等等。但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年味十足的竹竿舞。

竹竿舞也叫跳竹竿,起源于黎族,黎语意为“跳柴”,“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据传,跳柴是黎族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祭祀方式。

黎家经过辛勤耕作,换得新谷归仓时,村里男女老少就喜气洋洋,身穿节日盛装,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家养禽畜,祭祀祖宗和神灵。

苗族竹竿舞是贵州省南部罗甸县董王乡一带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主要是表现苗族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与理想,一般在重大节庆日与迎接贵客时演出。

竹竿舞的演出要求并不十分苛刻,道具要求也相对简单化。只要有一块平坦的草地,就可以进行演出。一般是8对男女青年进行,演出时男子著短衣,腰系红绸缎;女子著苗族特有的手工大摆裙,由苗族大堂鼓伴奏打节拍,和以一阵阵的欢呼声,与红绸缎、彩裙一起烘托出一种朴素洒脱的美。

竹竿舞的基本技术:

1.基本姿态

击竹者3-5对人,位于细竿的两端,左右人的间距宽于一臂,双膝跪地,臀部后坐,相对的两人执一对竿。

2.竹竿的握法

一手握一竿。击竿时,两手前后稍错开,以竹竿相碰对不碰手为度。

3.跪地击竿

开击:双手打开以细竿击粗竿。

关击:双手合拢以细竿击粗竿。

竹竿舞不仅反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反映着民族传统文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以“竹竿舞”为公众所熟知的这一舞种在入选非遗时,并非称作“竹竿舞“;在非遗保护名录中,它的官方名称叫做“打柴舞”。形象说来,由于近年来该舞多使用竹竿,所以竹竿舞更像它的艺名。

看到别人过年的活动,大家的心是不是已经跟着走了呢?还在吐槽年味很淡,过年没意思?趁着春节的假期,大家不妨到处去逛逛,体验各地的民族文化,体验别人的年味。今年过年,你心目中的年味又是什么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