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前景 >> 正文 >> 正文

一诺千金有瑕疵,将两处诚信联系起

来源:堂鼓 时间:2023/12/9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名典“一诺千金”的由来

成语“一诺千金”,典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是楚国人,生卒年不详。在楚国,他和弟弟季心都以豪侠任性著称,而他又是个特别讲信用的人。楚汉相争之际,他是项羽的部将,项羽失败后归顺汉朝。

归汉后,刘邦任命他为郎中。汉惠帝时任中郎将。汉文帝时做河东太守。因有人称赞他的贤能,汉文帝一度打算将他擢升御史大夫。他人都从河东来到京城候旨了,可是等了一个月,却不见下文。

原来,在此期间,有人提醒汉文帝,说季布虽以勇毅著称,但有个嗜酒的毛病。汉文帝闻听此言,便打了退堂鼓。

汉文帝刘恒(影视剧照)

季布知道有人在皇帝跟前说了自己的坏话,在面见汉文帝时,他说:“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必定有人拿臣欺骗了陛下;臣进京后,无所事事,又让臣回去,必定又有人在陛下跟前诋毁臣。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又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担心天下有识之士会因此笑话陛下。”一席话说得汉文帝大感惭愧,沉默良久才说了一句:“河东乃朝廷股肱之地,为此才特意召见你。”于是,季布又回到河东继续做太守。

楚国有个叫曹丘的人,能言善辩,交结权贵,其中包括一个叫窦长君的。季布为此写信给窦长君,让他不要跟这个曹丘交往。可曹丘却很想跟季布见上一面,来找窦长君帮忙。窦长君只得实言相告,说季布不喜欢他,不要去了。这曹丘依然缠着不放,窦长君情面难却,便替他致信季布。

季布(影视剧照)

听说曹丘居然还要来面见自己,季布大怒。二人见面,季布正要发作,曹丘手上作揖、嘴里说道:“楚国人都在传一句话,说‘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鄙人很想知道,您为何在梁楚之间有如此好名声,所以才来求见。我们都是楚国人,鄙人愿为您扬名天下,这难道不好么?您为何要拒鄙人于门外呢!”季布听后转怒为喜,将此人留住数月,奉为上宾,临别又送了很多礼物。

季布后来之所以名声愈来愈大,曹丘出力不少——这是司马迁的观点。

对于历史上的季布重承诺、守信用,我们今天似乎并无必要去怀疑。但既然连司马迁也认为,他的好名声得到广为传播,“辩士”曹丘出力很大,而且他本人当时似乎已经意识到了此点,所以本文题中用了“瑕疵”二字。但需要说明,对于已经成为汉语成语的“一诺千金”来说,并不会因此而受到任何影响。

楚汉战争中的刘邦(影视剧照)

□刘邦为何赦季布而杀丁公

上一节介绍的,是季布归汉之后发生的事情。他当初易主的经历,其实蛮复杂,吃了不少苦头。本节介绍这方面的情况,里面又有一个涉及“千金”的故事。

楚汉交兵之时,勇将季布曾数度置刘邦于险境,并且曾临阵侮辱过刘邦。所以,项羽失败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扬言如果有人胆敢藏匿,就要诛灭他的三族。

为了藏身,季布先接受了髡钳之刑,然后自卖到鲁国大侠朱家的家中。朱家其实已经知道他的底细,大侠惜英雄,他为季布添置好田舍后,跑到洛阳去求见滕公夏侯婴,替季布游说:“季布有什么罪呢?做臣子的各为其主,这是恪尽职守啊!项羽的部下,你们难道能全部杀光吗?皇上刚刚取得天下,为泄私愤而大张旗鼓地捉拿一个人,这显得心胸多么狭窄!您去劝说一下吧。”

季布舅舅丁公(影视剧照)

夏侯婴果真跑到刘邦跟前,按朱家的意思劝说他。刘邦听从了这个建议,下令赦免季布,并将他拜为郎中。

季布的舅舅丁公,也是项羽麾下的一员战将。在彭城战役中,他还曾跟刘邦短兵相接,后来放了刘邦一马。所以项羽失败后,他便堂堂正正地来投靠刘邦。

有一天,刘邦带着丁公在军中行走,突然将面孔拉下,这样向部下介绍:“丁公身为项羽的部下却不忠诚,使得项羽丢掉了天下!”下令把他处死,说:“我要让后世做臣子的,不再仿效他!”

对此,司马光大为赞赏,他说:“刘邦起兵以来,招降纳叛不在少数,当上皇帝后,唯独以不忠的罪名杀掉丁公,这是为何呢?因为打天下跟守天下情况不同。打天下时,群雄并起,各为其主,吸引人才是应该的;当上了皇帝,四海之内都是臣民,如果还是心怀贰意,那么国家怎能长治久安呢!”

汉高祖刘邦(影视剧照)

时至今日,再来检视刘邦赦季布而杀丁公的举动,心里总觉得未免有点那个。从主观上看,刘邦似乎权变大于诚信;但在客观上,又确实能起到司马光所概括的作用。这大概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帝王之术”吧?

丁公死得有些冤。本人还有一个疑问,失“诚”的丁公之死,跟他那守“信”的外甥季布存活,二者间会不会有一些内在的联系呢?因为毕竟留下季布,处死丁公,就其最大的效应而言,成就的是刘邦作为君主的诚信。

作这样的推测,并无贬损刘邦的意图。因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后人,古人确实将诚信问题,摆放到了一个极端重要的位置。以致为了显示诚信,有时可以不惜在别的方面做出牺牲、付出代价。读史明智、以古鉴今,有时不能拘泥于具体的历史个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