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以它优美而动人的音色,扣人心弦的音乐表达被誉为和钢琴“乐器之王”齐名的“乐器皇后”,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但是很多人在选择乐器学习时却“望而却步”,因为“太难了”,仅仅演奏出“像那么回事”的音色都得在方法正确的条件下学上好多年,它不像钢琴,音准固定,一上来就能用“一指神功”弹曲子,把找到,怎么个几个音的儿歌能弄出来。另外持琴动作对于初学者来讲别扭,一个脖子夹着琴战战兢兢,深怕掉下来,一把弓子放在上面,“锯”个“木头”好多年,遥遥无期……很多就是在这种难的感觉下放弃了,着实可惜。
现象一:多年的姑娘熬成婆,小提琴启蒙法千古不变的几大项:姿势、持琴,弓法……如果你去问老师,他可以信誓旦旦,无比权威的告诉你:我师承某某专家教授,我就是这一路学来的,一路“血泪”呵,然后尊尊告诫,不要投机取巧哈,打好基本功,才能过那“奈何桥”(笑),诚然,初始入门打好基本功固然重要,但是更多人还没到达“奈何桥”前就已打了退堂鼓了,更多的学习者体验到的不是音乐的美好而是煎熬。
为你剖剪抽丝“难”在哪?在国内大多数零基础的入门者是没有乐理基础的,刚搞清楚一个doremi还要弄节拍,弄完节拍还得找琴弦位置,位置找完还得留意拉琴姿势,颠来倒去,力气用完,信心磨灭,每天在失望与不断励志中挣扎,不就满足一下兴趣爱好吗?干嘛这么的痛苦?小一点的琴童父母敦促着头痛,成年人爱好者有些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个没完成的梦想,也痛苦……结果是要么改学其他乐器,要么永远不再触碰小提琴。
也许老天爷是让我这颗多年从事音乐教育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又或者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真有共通之处,我邂逅了易拉拉小提琴教学法创始人——张万春先生,与其说这个是在乐器教学领域有着深刻研究和成果的艺术家,不如说更是一位有着逆向教学思维的好老师,虽然张老师也是传统教学下走出来的,但是根据实际一线教学经验,却走出了一条更简洁、更持续,更有效的教学之路。并且亲自观摩了其教学过程,检验了教学效果。一次意外的邂逅,让我整个思维打开了……我从张老师的易拉拉小提琴教学法提炼出了最具实践意义三大绝招:
别想太多,练会一两首曲子再说第一招:小提琴启蒙学习应从获取学习自信心开始!而获取真正的学习内驱力一定从科学的训练方式开始,先感性后理性!别想太多,练会一两首再说
无论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是从感性认知开始的,没有对音乐美的认知,初始任务太难,都难以形成学习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正是学习的自驱力,是不断推动我们自主学习的动力!而这种学习自信心应该通过科学的认知和训练方式来进行获得,而不仅仅是简单老师语言的肯定:你真棒之类的表扬。竟然成就了我对国内小提琴易拉拉教学法创始人张万春先生做了一次不期而遇的专访,那天临时朋友相约来到了张万春先生的工作室,于是有了这次情景和对话
简单实用的《易拉拉教材》1.问:您怎么看目前国内小提琴启蒙教育?很多人反映坚持不下去,是因为太难了,相对其他乐器教育,小提琴初入门的难度真的无法逾越吗?
张:我认为学习任何乐器都是从兴趣入手的,而让兴趣很好保持的方法却是自信心的建立,但是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才是获取学习自信心的最重要途径,不仅仅是老师课堂上的表扬。
我:很多都认为小提琴很难,怎么训练?
张:综合的目标当然很难,一个五六岁的小朋友,既要看谱,又要演奏,还要注意动作,姿势,节拍,音准,成年人都难以做到,何况孩子?(摇摇头),所以我花了五年多时间创作了易拉拉小提琴教学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你想啊,就和当初红学会在研究红楼梦一样,我记得有一个评论家说,你在研究你妹妹的时候,你欣赏的是林妹妹的美好,他的窈窕,他的敏感,他的诗意,但是呢,你偏偏的话要把这个你妹妹啊大卸八块,一块一块的给你分析,唉,这个是林妹妹的脑袋,这是林妹妹的身体,还有这一块是他患了晚期肺痨的肺,你还能感觉到林妹妹的美吗?这活生生的一个血淋淋的解剖实验室……学习音乐也是如此,因为他(她)喜欢而学习,不要还没体验到美感的时候就进行“解剖”,这是二分音符,这个是休止……因为所有音乐语汇都是为了演奏服务的哈……
我:我做了那么多年老师,第一次听到这个,很新鲜,那么您认为如何建立训练才让初学者好学易懂,不畏难?
张:目标分解,从感性到理性,直接上手一两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再说……
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哈,要知道很多初学者开始时连五线谱都不识哈……
张万春先生笑笑不答,不紧不慢的拿出了这几年的国家专利研究成果,然后讲解到:若是初学者起先不需要识五线谱就能拉琴,会不会很爽?若是不用太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