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前景 >> 正文 >> 正文

国家级非遗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智

来源:堂鼓 时间:2025/5/5

智化寺京音乐曲调庄重典雅,曲谱珍贵神秘,曲牌古老丰富,传承严谨有序,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年,智化寺京音乐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智化殿内陈设

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原是明英宗年间宦官王振的家庙,虽然寺院山门上刻着“敕赐智化寺”,智化门前西侧石碑——“敕赐智化禅寺之记碑”上记载着智化寺是王振一已出资所建,但其实明眼人都知道王振建家庙的银子究竟从何处来的。

音乐,是佛门宗教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的寺院里,都有专门从事演奏乐曲的僧人。大宦官王振凭借独特的地位将明代的宫廷音乐带出皇宫,送进了自己的家庙,智化寺的艺僧们按照严格的“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让这种古老的音乐形式流传了下来。

京音乐在智化寺内由艺僧按代传承多年,如今已传至第二十七代传人。

清末智化寺京音乐北京传播分布示意图

据专家研究,从清道光年起,智化寺音乐不仅在智化寺内部传承,还向外传授到北京东城、南城的十余座寺院当中,再从这些寺院传播到冀中地区,智化寺逐渐成为北京周边佛教音乐的中心,并形成智化寺音乐流派。

因而,智化寺的音乐被当时的人们冠称为“京音乐”,标榜了其源流之正宗。

智化殿内陈设

京音乐传承

历史上,智化寺京音乐由僧人代代传承,清乾隆年间的容乾和尚是智化寺第十五代艺僧,是有明确历史记载最早的智化寺艺僧。

一般在寺院中从事音乐、绘画、雕塑等技艺修行的僧人,称为艺僧。智化寺的僧人们因为擅长音乐,因此他们也被尊称为艺僧。

据年调查,当时擅长演奏的僧人尚有19人,直至上世纪90年代,智化寺京音乐依然由第二十五代、第二十六代僧人传承。

智化殿

年,恢复活动的北京市佛教协会找到了八位老乐僧,把他们请回了智化寺,年成立了北京佛教音乐团。

年12月,由十二位僧人组成的佛教音乐团走出了国门,当时的新闻报道称:“智化寺的佛教音乐团……在欧洲投下了一颗音乐炸弹,震撼了欧洲的乐坛。”

年,智化寺文物保管所邀请25、26代老艺僧回到智化寺,并吸收河北固安的6名年轻接班人。新传人得到本兴、慧明、福广三位师父倾囊传授,列为第二十七代传承人。

京音乐乐谱

智化寺京音乐所使用的乐谱,是以汉字为符号来记录音高的曲谱,包括了“合、四、一、上、尺(chě)、工、凡、六、五、乙”十个汉字,因为曲谱里有工尺二字,所以称为“工尺谱”。

工尺谱

“工尺谱”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这种曲谱,自唐代开始广泛用于我国歌曲、曲艺、器乐、戏曲当中。

智化寺京音乐工尺谱的手抄谱自成一体,形似“天书”,是宋代俗字谱与明代工尺谱杂糅的形式,字形奇特,不拘一格。手抄乐谱是传承人基本功之一,传承人必须练就唱、奏、传、讲、抄五项基本功,精通笙、管、笛、锣、鼓五种乐器。

演奏智化寺京音乐的乐器主要有笙、管子、笛子、云锣和堂鼓,这五件乐器的合奏一般被称为笙管乐。

管子,智化寺京音乐所用的管子是前七孔后两孔的九孔管,它由木质的管身和芦苇做的哨片构成,音色朴实平稳,是智化寺京音乐的领奏乐器。

笙,智化寺京音乐所使用的笙是十七簧弯管宋制笙,音色饱满,融合乐队。

笛子,智化寺京音乐使用的笛子为竹质六孔横笛,花俏活泼,演奏自如。

云锣,古称云敖(áo),它由十面铜锣组成,因其中一面不常用,民间又称其为九音锣。云锣音色清亮,富有色彩。堂鼓,智化寺京音乐的节奏乐器,仿智化寺鼓楼所藏大鼓而制作,演奏错落有致。

除了以上五件主要乐器外,智化寺京音乐的演奏有时还会需要运用其他打击乐器,它们被称为法器,包括铙,钹,铛子,锅子,引磬等。他们同时是法器音乐和禅唱音乐的主要乐器。

佛教音乐团演奏的乐谱,是智化寺的僧人们传承下来的。

20世纪50年代初,专家们在智化寺发现了一本清康熙三十三年(年)的古谱,录有四十八首曲目。专家考证,这套乐曲中有一部分可能自明朝宫廷,至少可以追溯到北宋,堪称音乐活化石。

现在去智化寺,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15时,智化寺京音乐第二十七代传承人都会在智化殿展演,带领大家实现跨时空的音乐大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