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能够做到像这位家长一样高标准生活的只是少数人,但大部分父母对此仍然很有共鸣。
因为送孩子读书上学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情。过去学费是不少寒门家庭,无法让孩子继续读书的绊脚石,好在随着教育资源的优化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不过也有不少人已经发现,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平均投入成本也在不断提升。
学费在教育成本中的占比越来越少,尤其是那些比较发达的城市,餐费、学习用品、校外辅导班、特长班等方面的投入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补课的费用占了很大一个方面。
如今双减政策推行,校外辅导机构被限制了补课的时间和收费,这确实能够减少家长很大一部分教育方面的投入与开销。
这项政策无论是对学生减负还是对家长减压来说,都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不知为何实行减负政策后,有不少家长都觉得不习惯。既然没有办法在学科教育上内卷,他们就转身投入到素质教育的内卷上。
无论是跆拳道、机器人、编程或是乐器,任何一项爱好的培养都需要不小的学习成本。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过去掌握特长的学生只是少数人,但现在小学生普遍都会学习这些特长爱好。家长不帮孩子报名,就会担心孩子是否会在未来输在起跑线上。除了这些比较明显的教育投入外,学生日常的开销累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如教辅材料、练习册等让学生提高成绩的必要训练资料,根本无法做到节省。
而现在学校又特别注重人性化教育,不少学校会在课间开设吃水果、喝奶的时间。如果家长不愿意帮孩子付款,很有可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挤或鄙视。
即便是可以自带水果,不少家长也不希望孩子带的东西太差,而被其他同学嘲笑。虽然从理论上来讲,无论是报名课外班或是补习班,是学生日常的吃穿用度,这些都是可以供家长自由选择的。
如果自家的经济条件达不到标准,也可以跟着学校按部就班的学习,只要孩子愿意努力,并不会因此耽误学习成绩。
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又有多少家长愿意接受躺平,心甘情愿的看着孩子与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呢?其实很多情况下,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参加培训班,买比较好的学习生活用品,并不是因为家长自己虚荣,而是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类似的比拼。因此家长深知教育资源和物质条件,会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只能委屈自己。看了这些家长晒出的购物清单,不少人都不得不感慨,要不是特意拿起纸笔计算,恐怕自己根本意识不到,培养一个孩子居然需要这么多成本与投入。
这也使得一些年轻父母直言,这么大一笔花销,二胎都不想生,更别想让我生三胎了。就连白岩松先生,也曾经对这个现象进行过分析。
他认为再不解决住房、教育成本以及女性权益等问题,大家也很难对再生一个孩子产生热情。何况养好一个孩子,不仅需要经济方面的投入,情感上的付出也是至关重要的。即便家长有足够的经济能力,送孩子去最好的学校读书,学习最好的课外补习班,仍然不能够轻松做一个撒手掌柜。
这也难怪为什么连白岩松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能够理解当下年轻人不愿意要二胎的心态了。
其实不少中老年人的思想也在发生转变,他们不再逼迫自己的子女再生育一个孩子,只要子女能够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就足够了。事实上父母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即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也经常需要家长进行配合。
特别是小学阶段,家长的陪读是至关重要的。而过去那个每个家庭都有几个孩子的阶段,大部分家长并不会对孩子的学习太过关心。
他们往往会采取放养的形式,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如今随着教育环境以及客观环境的变化,现代教育显然不可能再回归到当初那个形态。不过相信通过双减等政策调节,家长在教育上的投入成本和精神负担也会相对降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