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马投涧宋家堂村民包专场,磁县淮调演员把前场当战场演出。(袁小军摄影)
年3月15日,宋家堂村民包戏专场邀请河北省磁州圆梦淮调剧团在村里演出唱大戏。磁州圆梦剧团在刘军团长的带领下,先后多次在省内外演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该团演员曾多次获得表演奖项。
刘军团长介绍,磁州淮调是很一个古老的板腔体剧种,它上承隋唐时期的《踏瑶娘》艺术成就,下接明代弦索调的艺术规范,形成于明万历年间至清初,该剧种在年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淮调剧种分为文场戏和武场戏两种。文场戏起初只有大弦、二弦和唢呐、马号。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板胡成为主要乐器,另外还有二胡、低胡、琵琶、笛、笙等乐器。
马号是淮调剧种中古老而独特的伴奏乐器。它常常用以烘托气氛。马号乐器的使用和淮调的起源有密切关系,淮调剧种最初以“好事班”的形式活跃于人们的红白喜事中,在红白喜事中常以几杆马号来体现气氛,随着淮调剧种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淮调剧种标志性的独特风格。武场戏中打击乐器除边鼓、锣、钹、小锣外,还有大堂鼓、四大铙钹和梆子,梆子乐器很有特色。
在清朝末年,有好事者在西小屋村组建了第一个淮调戏班,由于戏班的组建促进了民间戏曲的发展。年,磁县西小屋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成立吸取了其他地方戏的长处,成功演出了大型神话剧《红色卫星闹天空》。
淮调是演古装戏的剧种。就是群众说的“红黑脸戏”。在剧目上的特点是:忠奸斗争,将帅保边,文武兼备,政治色彩浓郁,在婚姻上,大多是武生武旦战场结亲。在演出形式上,动作豪放,将帅出厂经常配有墩子鼓、四大扇、马号的强烈伴奏,仿佛看到万马奔腾,铁军冲杀的感觉,其音乐效果之震撼,在夜间能传十里之外。
在音乐上,淮调是以弹拨乐器为主的剧种,它的调式是1=D,主旋律在三度和小三度之间徘徊,因此音域显得比较狭窄。唱腔上呈现平直,特别是高音区的使用,至今没有突破。淮调过门短小,梆子显得紧凑,这也是群众喜欢的一个方面。
淮调属稀有剧种,剧种行当划分俱全,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每个行当又有不同的分工,如生、旦、净、末、丑。净又细分为红脸、大红脸、二红脸;黑脸又分为大黑脸、二黑脸;花脸可分为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因此,戏剧老艺人在脸谱的艺术上创造及为丰富,人物性格鲜明,造型古朴,图案线条流畅,色彩对比鲜明,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风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