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那一夜如醉如痴的皮影戏

来源:堂鼓 时间:2024/9/30

“哎,走哎!"多年前看电影《秋菊打官司》,其中的插曲碗碗腔一起,便勾起了另一层的回忆,那是小时候看的皮影戏,就在家门口。那是个冬天初来的晚上,有点冷。斜对门的老太爷去世,他家的家世不错,对等年龄比我家的小一辈,那个时候反正家世越好辈分越小。老太爷去世时年龄很大很大了,不知道多少岁,反正我记事起他就总是坐在墙角晒太阳。我们村子不大,过事的时候都去帮忙。下午就在路中间搭起了棚子,高高的。几个老头在指挥,那时候有自行车的人家都很少,所以棚子随便搭,爱那里就那里。那时候的小孩子没家大人管,自由的很。晚上,去混了个肉夹馍之后不久,棚子就亮起了的灯,那几个老头把一幅白布在灯前拉起,便什么也看不见了。不久,堂鼓弦子锣声响起,幕布后面竖起了两个皮影,戏台前也没几个人,大家不知道事习以为常还是兴趣不多。

那时候的我,没人管,自由的像个飞虫。看看戏台下没几个人,我总想看看台后是啥样子,于是就扒开了后面的帆布,钻了进去。抬头就见弦师也在看我,他对我笑笑,没说话。其他的几个老头都看看我,没啥表情。堂鼓弦子锣声一起,下一折又起。我就站在弦师的旁边,看着小小的空间里,5个老头。我不知道他们有多老,反正,那个年代,40多岁以后,看起来都是老头。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碗碗腔,其实啥强调都不懂,只是觉得优雅细腻,悦耳中听。看着操师娴熟的操持着签子,有时也帮唱,每个人都唱,表情丰富,似真是那个角色,每个人都伴奏乐器,还不只一种,那时候我对于乐器啥也不认识,只知道鼓和锣。戏棚内很安静,那时候似乎那里都安静,没有多余的嘈杂,戏棚里也有那么一点点的回响,转腔细腻如风,上下起伏一曲三折,充满了棚子,令我如醉如痴。每一折的时间都不长,十几分钟的样子,但却似乎独立完整。折子的中间,他们会休息一下,整理整理用过的皮影。家主和帮忙的都不来打扰,任由他们表演,村里的人爱看不看,似乎都很自由,似乎这一曲就只是为给逝去的老家主送行,飘飘渺渺。

那一夜表演了多少段,我不知道,到了最后结束,他们一人一箱,也不知道在谁家休息,第二天去了哪里,我也不知道。

再后来,很少看到皮影戏的表演。后来知道了,那一夜的皮影,是东路皮影。再后来,知道,皮影在申遗,真希望,那几个老头还在,或者,有他们的徒弟,还在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