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资源 >> 正文 >> 正文

你的孩子可能就是天才,但你的这些行为正在

来源:堂鼓 时间:2025/5/5

家长在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做比较的时候,总觉得别人的孩子都天才,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其实在某一方也是天才呢?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每一个孩子的某一方面都会表现出特别的天赋,比如有些孩子对数字特别敏感,能快速记忆数字;有些孩子对绘画比较有天赋,等等。

但是在成为天才的过程不仅仅靠天赋,还需后天的努力。大部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变成普通人,就是因为这些孩子的天赋没有被发现,或者缺乏后天的努力。

在《声入人心》的节目中,刘宪华用小提琴改编了《Despacito》、《ThemefromMissionImpossible》、《SmoothCriminal》三首经典曲谱,用一把小提琴惊艳了众人,堪称音乐天才。但是刘宪华小时候是被父母逼着去学琴,在12岁之前刘宪华都不愿意拉小提琴,直到他参加了第一个比赛,从那个时候后才开始喜欢。

当我们看到别人才华横溢时,就想当然地认为别人成功是天赋异禀,而忽略掉台下苦练的十年功;其实学习的过程就像升级打怪,在重复枯燥的刻意练习面前,大多数人容易打退堂鼓,而只有像大华这一类人通过不断的训练,一次次突破极限的少数人,才能变成了我们口中常说的“天才”。

人与人,确实存在一些天赋差异,但是没有什么成功是只依靠天赋,不经过努力就能轻松获得,“伤仲永”的例子屡见不鲜,“神童陨落”也是常有发生。

一个人无论是否有“天赋”,学习的过程都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停止了持续学习和刻意练习,“神童陨落”是必然。

现实中,有些人天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性格也更加积极,这些基因上的差异,确实会对练习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刻苦练习的持续进行,这些差异会慢慢消失。

所以,归根结底,没有任何一种确切性的证据证明天才的存在,但却有无数案例证实刻苦练习可以改变大脑构造,训练出“天才”。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练习。

在英国,人们不认为天赋是上天恩赐的,他们更愿意接受“神童”的出现是教育普及的结果。对于“神童”,英国人认为,这并非不可思议,关键在于有一个学习多种知识的良好社会环境,这能更好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无论你是否有“天赋”,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辅助训练,你的梦想都可以实现,你的孩子也将成为别人口中的“神童”。

成功没有捷径,无论你是不是天资聪颖,成功路上都需要刻意练习。你的孩子之所以没有成为“天才”,是因为你的做法是错误,不要以为只是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那么简单,如果孩子中途放弃,那一切都是徒劳的。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的同时要做到让孩子坚持下去,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滴水穿石。具体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个关键点:

观察孩子的兴趣,并给予他们鼓励

比如孩子喜欢打篮球,就不要说他们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活动上,多给他们一些选择和鼓励。

不要批评孩子的兴趣,给孩子发言权

比如,家长认为孩子会喜欢唱歌,但他的朋友都喜欢画画,那就请让孩子两者都试试。如果孩子对某个爱好感到厌倦了,不要责骂他,也不要强迫他继续下去,让孩子知道,即使你花钱给他报了兴趣班,他也有权改变主意。

辅导孩子,不要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报了学琴班的父母只在意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报了绘画的父母只在乎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报了跳舞班的父母只在乎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只看重结果,无论是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心里产生抵触。

兴趣班在精,而不在多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给孩子报了一大堆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等等;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一星期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劳、厌倦,可能导致他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

别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会把自己小时候的一些遗憾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有些父母小时候想学英语而没学好,所以他就让他的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父母们要明确,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让孩子坚持自己的兴趣

发现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一定要让孩子长期坚持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当孩子退缩时,有的家长会心中疑惑:“是不是这项才艺真的不适合我的孩子?”。家长会心疼迁就孩子转向新的兴趣点,正是这种动摇彻底断送了孩子在这项学习上的前进之路。

要知道,低龄段的孩子,他的人生观、事物观体系都还不健全,不会结合个人能力和性格来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这时家长不能一味的听取孩子的意见,以孩子的兴趣为标准衡量是否要放弃学习,不是尊重他的天性,而是一种溺爱。

在地球上并不缺乏“天才”,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赋,但天赋并不是成为神童、天才的关键,所谓的天才都是“1%的天赋,99%的努力”,所以坚持特别重要。

在通往天才的道路上,肯定是充满枯燥和挑战的,只有坚持才能帮孩子度过好奇期、枯燥期,找到可以为之着迷一生的兴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