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灵帝时,四川地方有个秀才,名叫童天洞。他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可就是科举考试场场失意,科科不中。要问原因嘛,很简单,没钱给考官送礼。等到后来,更是奇了,皇上开始卖官敛财,根据官位高低,各有定价。童天洞不愿那样去干,耻与那些人为伍,而且自己压根也没钱去买官做。所以,一直拖到五十岁,还是一个老秀才。
不言可喻,老秀才的牢骚话太多了。但万变不离其宗,他恨地府太不公正。
他的论点是:说人一生的得失与穷富都是生前注定,纯粹是胡说八道!为什么在注定一个人的命运之前,不首先去判断这个人是忠还是奸?结果让善人沉沦受苦,让恶人横行发迹!我要是在地府当了阎君,管保把这不公正的事,一宗一宗地都给它扳正过来!
特别在老秀才不高兴的时候,他常一蹦三尺高,指手画脚地向天喊道:“你们为什么还不派我当阎王!快点派我去呀!”
童天洞的这种要求,不止一次地被天上的夜游神听到了,便奏知玉皇大帝。
玉帝听了非常生气地说道:“小儒见识不广,反说天道有私,宜速治罪,以儆妄言之辈。”
太白金星急忙出班奏道:“童天洞虽然说话肆无忌惮,但此人确系才高而命寒,抑郁不平,因此才有这些议论。若是根据善恶报应的常理,他所说的并非全不在理,请能谅情而宽恕。”
玉帝道:“他想做阎罗,把世事更正,太过狂妄了!那阎罗岂是凡夫俗子随便可以做的?阴司的案牍如山,十殿阎君都忙不过来,他有什么本事,能够一一更正过来?”
太白金星奏道:“童天洞口出大言,必有大才。若说阴曹地府,确有不平之事,常有怨气冲上天廷。以臣愚见,不如押童天洞到地府,权且代替阎罗王半日之位,凡阴司有啥冤枉事情,让他剖断。若断的公明,将功折罪;倘若不公不明,即时行罚,他的心也就不会不服了。”
玉帝准奏,就让太白金星到地府去传旨,让阎君立即勾摄童天洞之魂,把王位暂借给六个时辰,容他放告理狱。审断得好,来世让他大富大贵,酬其今生抑郁之苦;倘若审理无才,就把他打入地狱,让他永世不得投胎作人。
阎君接到玉帝旨意,立即照办,即差无常小鬼把童天洞的魂灵勾到地府。童天洞的老婆见丈夫突然口鼻中没了气息,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死了,不由伤心地放声大哭起来。但是又见丈夫的手脚并没发硬,心头还有些微热,就没敢乱移动,只守在丈夫的身边,哭天哭地。
童天洞毫无怯惧地随着小鬼来到森罗宝殿,小鬼喝叫着让他跪下,童天洞问道:“上面坐的是什么人,让我跪他?”
小鬼道:“上面坐的就是阎罗天子!”
童天洞闻言,高兴地向上大声叫道:“阎君哪阎君,我童天洞早就想见你一面,吐吐我胸中的不平之气。可是咱得说好,你贵居王位,既有左右判官,又有万千鬼卒,还有这些牛头、马面和夜叉,帮你的人太多了;而我童天洞只是个穷秀才,孑然一身,生和死都还掌在你的手里。你可不能拿势力来欺压我,要平起平坐地、平心静气地跟我来说理,理胜者为强!”
阎君说道:“我做阴司之主,凡事都按天道而行,你有什么德能,要取代我的王位?你又要更正些什么事?”
童天洞道:“阎君,你说你凡事都按天道而行,天道是什么?天道是以爱人为心,天道是以劝善惩恶为公。如今倒好,人世间简直乱了套,小气的,偏叫他积财如山;肯作好事的,偏叫他手中空空;刻薄害人的,偏叫他身处富贵之位,得肆其恶;忠厚肯扶持人的,偏叫他吃亏受辱,不遂其愿;行善的常被作恶的欺侮,有才者反为无才者凌压。有冤无处诉,有屈无处伸,这些都是由于你阎君处理不公所致。就拿我童天洞来说,一生苦志读书,力行孝悌,有什么不合天心之处,却叫我终身蹭蹬,屈于庸流之下?似此颠倒贤愚,要你阎君又有何用?若让我童天洞坐在你的王位上,绝对不会有这些不平的事情发生!”
阎君道:“人见目前,天见久远,一派浅见薄识之言。我今姑且不与你斗口。玉帝有旨,命我将阎罗王位暂借你六个时辰,容你放告理狱。断得公明,还你来生富贵;倘若判问无才,永堕地狱,不得人身!”
童天洞大喜说道:“玉帝的旨意,正合我的心愿!”
当下阎君起身离开御座,招呼童天洞走进后殿,帮他戴上王冕平天冠,穿上蟒袍,系上玉带,装扮出一副阎罗天子的气象。
鬼卒擂起了升堂鼓,大声报道:“新阎罗升殿!”但见善恶诸司,六曹法吏,判官小鬼,牛头马面,排列得整整齐齐,分别在两边立站。童天洞这时手执玉简,昂然而出,威风凛凛地坐在阎王君的宝座之上。站在下面的,不管是官是卒,一齐跪下参拜。
判官问道:“现在要不要抬出放告牌?”
天洞心想:“五岳四海,不知有多少冤枉之事,玉帝只限我管事六个时辰,倘然判问不完,反倒说我无才。我不能上他们的这个当。”
便心生一计,对判官吩咐道:“寡人奉玉帝之旨管事,仅有六个时辰,来不及抬牌放告。你可取从前案卷来查,若有天大疑难之事,积累百年难于解决者,寡人判断几件,也好给你们阴司问事的做个榜样。
判官禀道:“只有汉代的初期四宗文卷,至今三百五十余年,未曾断结,乞我王予以拘审。”
童天洞道:“三百五十多年?那还不赶快拿来让寡人过目!”
判官遂将案卷取过来呈上。
童天洞揭开看时,一件是屈杀忠臣,二件是恩将仇报,三件是专权夺位,四件是乘危逼命。
童天洞看完,不由生气地冷笑了一阵儿,对着下面说道:“这么样大的事,为什么直放到现在不予解决?你们六曹吏司都该治罪,也是阎君办事因循的结果。寡人今日全都给你们判断明白!”他马上让值日鬼吏,照卷开写四案的原被告姓名,一齐传到,挨次听审。
没有多大功夫,鬼吏禀道:“人犯都已拘齐,请爷发落。”
童天洞吩咐:“带第一起上来。”
判官遂高声叫道:“第一起人犯,原告韩信、彭越、英布,被告刘邦、吕氏,一齐进殿听审!”
童天洞先把韩信叫上问道:“你最早是给项羽干的,那时候只不过给了你个郎中小官,言也不听,计也不从;后来遇到汉祖刘邦,筑台拜将,捧毂推轮,后来,又封王爵酬你之功。谁要你后来又起谋叛之心,自取死罪。为何今日反告主人?”
韩信听罢说道:“阎君在上,请听韩信陈诉。我受汉王筑台拜将之恩,苦思冥想,用尽心机,终于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为汉王平定了三秦;又救汉皇于荥阳,俘虏了魏王豹,破了代兵,擒获了赵王歇;北定燕,东定齐,连下七十余城;南败楚兵二十万,杀了名将龙且;九里山排下十万埋伏阵,杀尽楚兵;又遣六将,在乌江渡口逼死了项羽霸王。我立下了这十大功劳,实指望子子孙孙享受富贵,谁知刘邦他得了天下,不念前功,反将我从楚王贬为淮阴侯。这还不算,吕后又与萧何定计,把我骗入长乐宫,不由分说,让武士把我缚而斩之,诬陷我有反叛之罪,杀尽了我的三族。韩信我有功无罪,遭此惨祸,含冤三百五十多年,未能报仇雪恨,伏请阎君明断。”
童天洞问道:“你既身为领兵元帅,身边为何没有军师?被人哄诱,如小儿,今日却怨谁来?”
韩信道:“虽有一个军师,姓蒯名通,奈何他有始无终,半途而去。”
童天洞命鬼吏速拘蒯通来审。霎时,蒯通带到。
童天洞问道:“韩信说你有始无终,半途而逃,不尽军师之职,是何道理?”
蒯通说道:“阎君容禀,非我蒯通有始无终,实是韩信不听我的忠言。当初他破了齐王田广,为了镇服齐人之心,我建议汉皇给韩信封个假王号,汉皇嘟囔道:‘一个受胯下之辱的小人,楚尚未灭,便想王位!’其时,张良张子房正在汉皇的背后,轻轻地踩了一下汉皇的脚,附耳低言:‘用人之际,休得因小失大。’汉皇听后,马上就改口大声说道:‘大丈夫嘛!要封就封个真王,为什么要封假王呢!’当时就让我抱了印信去把韩信封为三齐王。我蒯通自认为还有观察人的能力。我发现汉王对韩信有怀疑,不相信,后来必定会负韩信。所以劝他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以观其变。韩信说:‘筑台拜将之时,曾立下大誓:汉不负信,信不负汉。今日我岂可失信于汉皇?我反复陈说利害,他只是不从,反怪我不该教唆谋叛。我害怕获罪,便假装疯癫,逃回故里。”
童天洞问韩信:“你当初不听蒯通之言,是何主意?”韩信道:“当时一是不愿背叛汉朝,二是不忍背叛汉朝。因为有个叫许复的算命先生,他算我有七十二岁的阳寿,功成名就,无疾善终。我又何必干那既担惊受怕、又不忠不义之事。谁知我只活了三十二岁,便天折了。”
童天洞命鬼吏,再拘许复来审。稍顷,许复提到,童天洞问:“韩信三十二岁就死了,你为啥算他能活七十二岁?你们作术士的,妄言祸福,只图哄人钱钞,不顾误人终身可恨至极!”
许复道:“阎君听禀,常言‘人有可延之寿,亦有可折之寿。’所以我们算卦的就有了寿命难定之论。据理推算,韩信应该活七十二岁。他只活了三十二,那是有原因的。”
童天洞问:“有何原因?”
许复说道:“当初韩信弃楚归汉时,迷踪失路,亏遇两个樵夫,给他指了一条去南郑的路径。韩信怕楚王派人来追,被樵夫走漏消息,便转回身将两个樵夫都杀了。这有恩不报反加害,减了阳寿整十年。”
童天洞问:“还有三十年呢?”
许复道:“汉王筑台拜将,韩信他臣受君拜,折寿十年!”
童天洞道:“臣受君拜,果然折福。还有二十年呢?”
许复说道:“韩信在破齐王田广之前,汉王驾前谋士郦生早已说服了齐王降汉,田广日日与郦生饮酒为乐,韩信乘其不备,袭而破之。齐王田广误以为是郦生把他出卖了,气忿之下,将郦生烹杀。因此,又折了他十年阳寿!”
童天洞道:“这也说得有理。还有十年呢?”
许复道:“韩信在九里山下十面埋伏,杀尽楚兵百万,战将千员,逼得项羽匹马单枪逃到乌江口,自刎而亡。这死伤太多,有害天理,故又折去阳寿十年。前后共是四十年。”
童天洞说道:“韩信,你听了许复之言,还有什么话要讲?”
韩信道:“许复之言,我已信服,只是当初萧何荐我为将,后来又是萧何设计害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至今还觉心上不平。”
童天洞道:“也罢,我把萧何唤来,也给你审个明白。”
转瞬之间,萧何已在当面。
童天洞问道:“萧何,你为何反复无常,又荐韩信,又害韩信?”
萧何答道:“阎君,这其中有个缘故。当初韩信怀才不遇,汉皇又缺少大将,所以荐他,两得其便。谁知汉皇变心,妒他权重,后御驾亲平陈豨之反,临行嘱咐吕后娘娘用心防范。汉皇走后,娘娘宣我商议,说韩信谋反,欲行诛戮。我说道:韩信是我朝第一功臣,谋反未露,臣不敢奉命。’娘娘听了非常生气,认为我是韩信的同谋,她说我要拿不出杀韩信的计策,等圣驾回来就要一同治罪。我怕违反了娘娘旨意,只得设下计策,假说陈豨已被破灭,骗韩信入宫称贺,喝叫武士拿下斩了。其实,我并无要害韩信之心。”
童天洞道:“韩信之死,看来都是刘邦之过。”
吩咐判官将众人供词录出,他自已提笔写道:“审得汉家天下,大半皆韩信之力;功高不赏,反遭杀戮,千古无此冤苦,转世申冤报仇。”
童天洞让韩信暂退一旁,唤大梁王彭越上前回话。
天洞道:“你犯何罪,吕后杀你?”
彭越答道:“我只有功无罪。高祖征边去后,吕后不安于室,她听说我长得仪表不俗,便发密旨,宣我入长信宫计议机密事宣。我进宫后,宫门落锁,吕后降阶相迎,邀我入宫赐宴。三杯酒罢,吕后便生邪念,要与我享枕席之欢。我为臣子,怎敢有欺国母,执意不从。吕后大怒,喝叫武士用钢锥将我打死,斩首悬街,不许收葬。汉皇归来,只说我是谋反被诛,好不冤枉!”
吕后在旁听得,叫起屈来。她哭着说道:“阎君,休听彭越一面之词,世间只有男戏女,哪有女戏男之理?”
彭越道:“好个不知廉耻的贱妇,你在楚军之中,惯与审食其私通,谁人不知!我彭越一生刚直,哪有淫邪之念!”
童天洞道:“彭越所言是真,吕氏是假饰之词,不必多言。”
提笔写道:“审得彭越,乃大功臣,正直不淫,忠节无比,来生仍作忠正之士,与韩信一同报仇。”
他让彭越退在一旁,唤九江王英布上前。
英布听唤,走上前去说道:“我与韩信、彭越三人,同功一体,汉家江山,都是我三人挣下的,并无一点叛心。有一天,我在江边公干,忽传天使到来,说是吕娘娘懿旨,赐我肉酱一瓶。我谢恩过后尝之,其味甚美,但却吃出了个人指,心甚怀疑,盘问来使,只推不知。当时我怒拷送酱者,才知是大梁王彭越之肉。我闻言不觉心中凄惨,忙把手指插入喉中,向江中吐出所食之肉。气得我无处发泄,便砍了来使之头。吕后知道以后,差人把宝剑、药酒、红罗三尺这三种朝典送来,取了我的首级回朝。我含冤而死无处可伸,伏望阎君明断。”
童天洞道:“三贤果然死得可怜。如今寡人作主,把汉家天下分成三份,让你三人各掌一国,报你生前汗马功劳。不许再说。画招以后,且在旁边等候最后发落。”
判官唤第二宗恩将仇报案原告丁公及被告刘邦上前。
丁公诉道:“我在战场上围住了汉皇,他许我平分天下,我才放他。后来他作了皇帝,不但不赏我,反加杀害。我心中不平,求阎君作主。”
天洞问刘邦:“你怎么讲?”
刘邦道:“丁公本为项羽爱将,见仇不取,有背主之心,故我杀之,为后人为臣不忠者之戒,并非妄杀无辜。”
丁公辩道:“你说我不忠,那纪信在荥阳替你而死,该是忠臣吧,你都没有任何封赠,可见你忘恩负义。那项伯是项羽的亲族,鸿门宴上,通同樊哙,拔剑救你,是第一个不忠于项羽,你为何不加杀戮,反倒赐姓封侯?还有个雍齿,也是项家将,你平时最恨他,后来封为什方侯,偏与我作冤家,是何意思?”
刘邦哑口无言。天洞道:“此事我已有主意了,可唤项伯、雍齿与丁公在一起,听候发落。暂且退下。
判官唤第三宗专权夺位案的原告戚氏与被告吕氏向前听审。
天洞问戚氏:“那吕氏是正宫,你不过是皇上宠爱的一个妃子,天下本应归于吕氏之子,你凭什么告她专权夺位,道理安在?”
戚氏诉道:“昔日汉皇在睢水大战,被丁公、雍齿赶得无路可逃,单骑走到我戚家庄,我父亲把他藏了起来。那时候我正在房内鼓瑟,汉皇闻而求见,他见我容貌不丑,便要求欢,我坚不从。汉皇说:‘若如我意时,后来得了天下,将你所生之子立为太子。扯下战袍一幅,与我为记,我才答应了他的要求。后生一子,便取名如意。汉皇原许万岁之后,传位给如意,因满朝大臣都惧怕吕后,故无人敢提此事。没有多久,汉皇驾崩,吕后便立她的儿子为惠帝,封我儿如意为赵王,我母子也不敢再有所争。谁知吕后心犹不足,将我母子哄入宫内饮宴,用毒酒药死我儿如意,我心怀怨恨,但又不敢啼哭,只斜看了她一眼,她就说我一双凤眼,迷了汉皇,即叫宫娥用金针刺瞎我的双眼,又将红铜熔化成水灌入我的喉中,最后又用刀砍断我的四肢,抛入厕坑。我母子犯的何罪,遭受非刑?至今含冤未报,乞阎君替我作主。”说罢,痛哭不止。
天洞说道:“你不需伤情,寡人还你个公道,叫你母子来生为后为君,团聚到老。画招以后,且到一边等候。
判官又唤第四起乘危逼命案的原告项羽及被告王翳、杨喜、夏广、吕马童、吕胜、杨武等上前回话。
天洞问项羽道:“灭项兴刘都是韩信,你不告他为何反告六将?”
项羽道:“怪我自己不识英雄,致使韩信弃我而去,实难怪他。我兵败垓下,溃围逃命,来到乌江渡口,遇见故人吕马童,指望他念故旧之情放我一路。没料想他同五将逼我自刎,分裂肢体,各去请功。所以心中不服。”
童天洞听罢点头说道:“六将原无斗战之功,仅乘项羽兵败力竭,逼其自刎,袭取封侯,太得侥幸。来生当使六将仍被项羽斩首,以报其怨。暂退一边。”
童天洞将自己的判断发落,让判官一一用笔记清。然后唤齐一干人犯,逐一进行宣判:“韩信,你尽忠报国,替汉家夺下大半江山,可惜含冤而死,发你在谯乡曹嵩家托生,姓曹名操。先为汉相,后为魏王,坐镇许都,享有汉家山河之半。当身不得称帝,明你没有叛汉之心。子受汉禅,追尊你为武帝,偿你十大功劳。”
发落刘邦:“你来生仍投入汉家,立为献帝,一生被曹操欺侮,胆战心惊,坐卧不宁,度日如年。因前世君负其臣,来世臣欺其君以相报。”
发落吕后:“你在伏家投胎,日后仍作献帝之后,被曹操百般折磨,用红绫勒死宫中,以报长乐宫斩杀韩信之仇。”
韩信问道:“萧何如何发落?”
天洞道:“不需多嘴,自有安排。”
及唤萧何说道:“你在杨家投胎,姓杨名修。许你来生聪明盖世,悟性绝人,官为曹操主簿,大俸大禄,以报举荐韩信之恩。不该识破曹操兵机,被操所杀,前生你哄韩信入长乐宫,来生补偿其命。”
发落九江王英布:“发你在江东孙坚之家投胎,姓孙名权。先为吴王,后为吴帝,坐镇江东,享一国之富贵。”
发落大梁王彭越:“你是正直之人,发你投生在涿郡楼桑村刘弘之家,姓刘名备。千人称仁,万人称义。后为蜀帝,抚有蜀中之地,与曹操、孙权三足鼎分。”
彭越道:“三分天下,是大乱之时,西蜀隅之地,怎能敌得吴、魏?”
童天洞道:“我自安排有人扶助于你。”
及唤蒯通上前道:“你足智多谋,发你在南阳托生,复姓诸葛名亮,为刘备军师,共立江山。”
又唤许复上前:“发你在襄阳投胎,姓庞名统,帮助刘备破取西川。注定三十二岁死于落凤坡下,与韩信同寿,以为算命不准之报。”
彭越道:“有了军师,还得良将帮扶。”
童天洞道:“这是自然。”
唤过项羽:“发你在蒲州解良关家投胎,改姓不改名,姓关名羽。许你有万夫莫当之勇。”
说到此处,童天洞对判官说道:“你可安排樊哙去范阳涿州张家投胎,姓张名飞,百万军中能取上将首级。”
童天洞转对项羽说道:“你与张飞、刘备桃园结义,共立基业。因樊哙纵容他妻帮助吕后作恶,你也不该杀害秦王子婴,火烧咸阳,故都注定凶死。但因你等来生义勇刚直,死后会被封神。”
发落戚氏:“发你在甘家出世,配刘备为正宫。赵王如意,仍作你的儿子,改名刘禅,小字阿斗。嗣位为后主,安享四十二年之富贵,以偿前世之苦。”
发落丁公:“你去周家投胎,名瑜,字公谨。发你孙权手下为将,被孔明气死,寿只三十五岁。你原给项羽干了一半,来生罚你给孙权也不能全部千完。”
发落项伯、雍齿:“项伯背亲向疏,贪图富贵,雍齿受仇人封爵,你二人皆顶羽之罪人。发你俩来生一个改名颜良,一个改名文丑,皆被关羽所斩,以泄前生之恨。”
项羽问道:“六将如何发落?”
童天洞道:“发六将于曹操部下,把守关隘。关羽过五关时,斩此六将,以泄前生乌江逼命之恨。”
童天洞判断已毕,众人无不心服。此时不觉五更鸡叫,新阎君起身退殿。
童天洞退殿卸了王服,将所断薄籍送给阎君看了。阎君深为叹服,替他转呈天廷,请旨定夺。
玉帝仔细看后赞道:“三百余年久滞之狱,亏他六个时辰断明,方见天地无私,果报不爽,真乃是天下的奇才。众人报冤之事,一律准奏。童天洞有经天纬地之才,今生屈抑不遇,来生宜赐王侯之位,一生出将入相。享尽荣华。”玉帝颁下御旨,阎君开读以后,备下筵席,给天洞送行。
酒席之上,童天洞求告阎君:“老妻汪氏,自幼跟随穷儒,受了一世辛苦,有烦转乞天恩,来生仍旧判为夫妻,同享荣华。”
阎君点头依允。席散,派轿将天洞送回。
守在床边啼哭未停的童天洞之妻,忽见童天洞睁开了眼睛,不觉破涕为笑,忙将他扶起,童天洞遂把梦中在地府的事仔细说了一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