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父母开始崇尚“快乐教育”,开始越来越“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不好好学习,父母说:“没事,孩子只要快乐就好。”
孩子学习一项特长,学到一半嫌累,不想学了,父母说:“没事,兴趣才是孩子最大的动力。孩子不喜欢,再怎么逼也没用。我们尊重孩子的决定,孩子快乐就好。”
一切顺着孩子的心意,一味地追求孩子快乐,就是正确的吗?
我不知道这样做正确与否,我只知道“没有天赋、没有兴趣”成了许多父母为孩子的懒惰、没有耐性找到的借口,我也知道任何成绩的取得过程从来都不是快乐的,是日复一日枯燥的学习过程和反反复复乏味的练习过程。
我还知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觉,因为每个自觉的孩子都是父母从小严格监督的结果!
有时候,不逼孩子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他有多优秀!
“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这是钢琴王子郎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说过的话。郎朗是我国首屈一指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在世界上也属于顶级钢琴演奏家。郎朗现在的成功,离不开他多年来的勤奋和坚持,也离不开父亲的严格要求和“逼迫”。
在电影《郎朗的歌》里,郎朗回忆了学琴的艰辛和受到的挫折,起初他也打过退堂鼓,也曾对父亲充满怨恨。在父亲的“逼迫”下,郎朗坚持了下来,并在后来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了我们现在熟知的钢琴王子。
我认为郎朗的成功离不开天赋,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坚持。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