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八百里秦腔的豪迈

来源:堂鼓 时间:2024/9/9

雅宴岂能无乐。

古老的秦腔,起自西周,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也叫乱弹。

这名字,嘿嘿,真有趣!

相传,秦穆公很喜欢歌谣,命人四处搜集,后来有个天水的送马人,把流传民间的小调和说唱故事带到咸阳。秦穆公一听就爱了爱了,这种歌谣渐渐在民间和宫廷盛行起来。

秦腔以关中方言为基础,原始豪放、风格粗犷、要用真嗓音唱,所以称为“吼秦腔”。咸阳秦腔唱腔,分板式和彩腔两部分,每个部分均由“苦音”和“欢音”组成。

苦音腔演唱时激越、悲壮、深沉、高亢,表现出悲愤、痛恨、怀念、凄凉。欢音腔则欢快、明朗、刚健,擅长表现喜悦、愉快。

用到的乐器,文场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扬琴、唢呐、海笛、管子、大号等;武场有暴鼓、干鼓、堂鼓、句锣、小锣、马锣、铙钹、铰子、梆子等。

我特意找了一段《白蛇传》来听,可惜没听完就关掉了。

一来听不懂西北方言;二来,那些咿咿呀呀的戏曲听得我脑壳痛,大概幼时缺乏熏陶,感情根基太弱。

可这正是让我心疼的地方,若非为了多了解西安文化,我连秦腔是什么都不知道,连上面的大段文字,也是从度娘那得知的。知道自己无知的瞬间,像丢失了件很珍贵的宝物。

漫长历史中,秦腔在西安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可如今,热衷听曲的人还多吗?时光不停,许多东西注定淹没在历史长河,芳华再绝代,也有被摒弃和遗忘的一天。

可千年前诞生的韵律,曾见证过无数人的悲欢离合。我触不到秦腔的魂,也无法跟它产生共鸣,但是我对它拥有过的故事充满兴趣。

莺歌婉转,戏如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