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年纪大了学习知识和点一盏蜡烛有什么关系回

来源:堂鼓 时间:2024/12/6

继续和大家分享佛家六度里的“精进”。

在过去,禅宗门下修行的僧人跟随师父多年后如果感觉学有所成而想要外出参学的话,需要得到师父批准。

有名僧人在乐普山的元安禅师处修行了很多年,自觉火候已经到了,想要下山云游四海。于是,他就到元安禅师那儿辞行。

元安禅师想考考他这么多年来的进境如何,便笑着对他说:“山外有山,四处是山,你凭什么下山?”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你下山会遭遇重重的困难,你有克服它们的信心和勇气吗?

可惜僧人没能领悟元安禅师话里的玄机,以为禅师拒绝了自己下山的请求,心中闷闷不乐,转身离开了。

有个师弟看到他一脸不乐,便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就把元安禅师的话一五一十地说给这位师弟听。师弟听了笑了,说:“师兄,师父这是在考你呢,并不是不让你下山啊。你可以这样回答他: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

师弟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任何高山都无法阻挡前进的脚步。

僧人听了师弟的指点,大喜称谢,然后马上回去对元安禅师说“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野云飞。”

元安禅师听了这话,大吃一惊,仔细追问之下,才得知事情的始末。

元安禅师生气地说:“你的师弟修为比你还高,都还没有提出下山呢。既然你现在已经知道自己的修为低,怎么还拿师弟的话来愚弄我,想蒙混下山吗?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山上多学点吧。”

僧人听了禅师的话,心中非常惭愧,从此专心修行,再也不敢提下山的事了。

有道是:“满罐水不声响,半罐水响叮当。”现在有很多人像那名僧人一样,有点儿成绩就以为多么了不起,到处晃荡卖弄,不知继续努力,超越自己。

不要以为自己学到一些知识就有多么了不起,不必说与真正的专家相比,只说你所学的知识本身,都是有寿命的。社会形势瞬息万变,可能你花了十多年所学的知识,眨眼之间都成了过时的东西。

学有所得是好事,但不能就此停下继续学习的脚步。先贤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说明了时光有限,知识无阻的道理,告诉我们不能自满,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特别是年轻人,不能浪费光阴,努力学习将会改变你的人生,浪费光阴也会让你的人生走向平庸。

那么年纪大一些的人是不是不用学习了呢?有的人觉得自己岁数有些大,已经过了学习的最佳年龄,根本学不进去,于是就打退堂鼓了。可事实上,很多老人都还在努力学习。学习、进取跟年纪大小没有关系。

春秋末期,晋平公成为晋国君主。晚年的时候,晋平公觉得人生有些无趣,便想学一些知识,可是又总觉得自己已经很老了,恐怕没什么效果。

有一天,晋平公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乐师师旷:“你说说,我现在都已经七十多岁了,学知识会不会太晚了?”

师旷的回答有些奇怪:“晚了吗,那为什么不点蜡烛呢?”晋平公听了就很生气:“哪有你这样的臣子,竟然戏弄君王!”

师旷连忙解释:“大王啊,我可不是和您开玩笑。我听人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时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光亮。烛光虽微弱,但同没有烛光的昏暗、愚昧相比,哪一个更好一些呢?”

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地说:“你说得很好,我明白了。与其无所事事浪费光阴,还不如将时间拿来学习,提升自己。”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不论年少年老。学习从什么时间开始都不晚,而你一旦停止了学习,就意味着你随时有被别人超越的危险,成为落伍者。如果你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应该赶快行动起来,加入学习的队伍,努力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纵观那些有所成就的人,莫不是终身学习,孜孜不倦。大文豪鲁迅先生临死前一小时还在笔耕不辍地写文章;华人首富李嘉诚每天晚上看书学习,这个好习惯坚持了几十年。

很多人都提倡终身学习,即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但显然这话放在现在,已经不太够用了。因为社会发展变化速度之快,已经不是过去所能相比的。比尔·盖茨就说:“在21世纪,人们比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速度。”所以,除了要终身学习之外,我们更要加快自己的学习速度。

社会发展如此迅猛,知识日新月异,若不努力学习,提升自己,那么你将落后于人,被社会淘汰。人生于世,不能碌碌无为,浪费大好的光阴,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跃上新台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