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优势 >> 正文 >> 正文

辽宁鼓乐,我该如何保护你

来源:堂鼓 时间:2025/4/1

辽宁鼓乐源自笙管乐,于明代唢呐勃兴,经过时间的变化流逝,辽宁鼓乐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与辽宁人民的生活紧密交织。辽南、辽西、辽东、沈阳、辽北、朝阳等六个地方风格流派都契合于当地独特的风俗习惯。各种流派完美地契合于每一个小地区的审美,在鼓乐的笙管之中加上堂鼓、小钹、乐子,亦或笛子、胡琴、坠琴、扬琴。六个流派之中又有着许多细微的差别,虽然只是在辽宁的土地上,却在历史上表现出百家争鸣的繁华感。

辽宁的鼓乐与辽宁的土地,都是东北黑土地的颜色,都是谷稻迷人的清香。鼓乐艺术家脸上天生就带着农民的淳朴微笑,他们自信,他们自豪。他们在农村乡间,用鼓乐迎来人生的喜事,用鼓乐送走离世的哀伤。鼓乐艺术家来自于群众又超然于群众。他们有着黑土地的颜色,却怀有冰凝的透明心灵。

追溯时间,鼓乐在历史中吸收南北曲牌,戏曲唱腔,取材自人民的生活,有着自己的传承体系。它以民俗为依托,以家族班社为宗系,秉承以师带徒,口传心授的祖训,声声不息,世代相传至今。但到如今,辽宁鼓乐面临着和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的难题:后继无人?辽宁鼓乐至今依然盛行不衰,但其曲库内大量的曲子已然成为空白条目,能够演奏完整曲目的传承者寥寥无几。并且传承至今的技法也逐渐缺失,曾经的“三十五调”至今依然失去曾经的风采。我们不禁需要提出和别的传统文化一样的尴尬问题:我们又该怎么办?

辽宁人民的独特乡音拥有它存在的独特意义,它用一敲一吹,融在了游子的乡梦中,留在了老人的记忆中。我们应该给鼓乐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我们应该给我们的乡音更多的表现机会。相信,它不会是这个时代的绝唱,它,还能在辽宁的土地上,和着喜乐合奏,伴着人民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