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堂鼓 >> 堂鼓介绍 >> 正文 >> 正文

老公写一封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来源:堂鼓 时间:2022/10/15
北京哪个酒渣鼻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33706.html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如果不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故事,则会觉得它是出自于一首有情人互诉衷肠的美好情诗。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它是一封分手信中的一句诗,不过,比起这句诗还要令人肝肠寸断的是前一句:“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这是卓文君为其夫君司马相如所写的《白头吟》,却不小心流传了很久。总而言之,“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成为了世人对最美好爱情的一种期许。但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看上去不一定是那样的美好,也有可能是后人添油加醋,多了一些一厢情愿的戏码。

怎么说呢?

这肯定不是一曲郎才女貌的千古绝唱,是一场富家小姐爱上落魄书生后被弃的爱情悲剧才对。

在认识司马相如之前,卓文君就已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了,更是“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精通音律,擅长弹琴。其父卓王孙还是临邛当地的富豪,家境非常殷实,是很多女子都羡慕嫉妒恨的“白富美”。既然说到美,卓文君的美,在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就有一段记载: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滑若如脂。”

可想而知,这姑娘是真的貌美肤白,笑起来就像一株芙蓉,不少男子都为之倾慕。卓文君的父亲对她也是十分疼爱,在她十七岁时,就为她找了一户好人家。然而,在她嫁过去不到一年,她的这位短命的丈夫便因病去世了。

沦为寡妇的卓文君还没来及感受爱情的美好,再加上,继续呆在夫家里也会被婆家的人指指点点,如此这般便加重了她原本哀愁的心情。父亲不忍看着女儿受这些委屈,于是,劝她回到卓家和娘家人一起生活。卓文君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回到卓家后,脸上才慢慢有了笑容。

最终,在家人的耐心开导下,卓文君开始憧憬着未来,也相信了下一个男人会更好。不过,卓文君始终还是没有对谁倾心过,直到他的出现,才彻底拨动了她的心弦。这位让卓文君为之着迷的男子就是大才子便是司马相如。此人会辞赋,也曾出过一部名篇《子虚赋》: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田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在焉。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田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曰:“少。”“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曰:“可得闻乎?”......

但是,偏偏汉景帝对辞赋无感,因此,这才子一直也就没得到什么重用。后来,他决定返回成都,打算在此地寻找一份工作,好能维持生计。机缘巧合之下,司马相如偶遇了好友王吉,通过交谈,司马相如得知他当上了临邛县令,内心很是百感交集。

好在,王吉此人是一个热心肠,他看着旧友司马相如穷困潦倒,抱着不忍心这么有才华的人要被贫穷埋没的心理,便劝说他道:“老哥,你长时间离乡在外,想求官任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不,你来我这里试试看,如何?”

面对王吉的邀请,司马相如多次委婉拒绝,最后,他实在难拒王吉的盛情,便应允了。

临邛县的富豪得知县令家来了一位贵客,纷纷宴请,其中,就有卓王孙。

一天,县令王吉带着司马相如来到卓家做客,二人都受到了卓王孙的盛情款待。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卓王孙想要讨好的是县令王吉,至于司马相如,在他眼里不过是个穷书生罢了。尽管司马相如只是一介穷困书生,但是,早些年他也当过汉景帝的武骑常侍,所以,对于宫中的世面以及长安的繁华,多多少少也是见识过的,这种小场面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

卓家大小姐正百无聊赖,无意中从丫鬟口中得知,父亲宴请了县令和一位才子,于是,她抱着好奇之心过去瞧了瞧。由于,女眷不能在这种场合出现是家规,所以,她便躲在屏风后面,看看县令带过来的才子到底长什么样。

结果,就是那么一瞥,他那身上温文儒雅的气质,彻底俘获了卓文君的芳心。她羞得低下了头,脸上却早起了红晕,又忍不住抬了抬头,只痴痴望着这才子。实际上,这一切早就被不动声色的司马相如看在眼里,他笃信,屏风后的这个大小姐的心定是被自己牢牢抓住了。

在来到卓家之前,王吉就曾向司马相如透露过,富豪卓王孙家的女儿卓文君是个有才华的大美人。因此,司马相如心中就有了高攀的想法,如果,自己能娶到这么一个白富美,那么,自己一生的荣华富贵就都不用愁了。

思绪回到现在,司马相如知道是时候放出大招了,就在大家酒喝得正欢,微微有些醉意之时,即兴演奏了一曲《凤求凰》: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在云淡风轻的演奏的同时,他眼尾的余光却时不时瞄向屏风那处看去。从小精通音律的卓文君,怎么听不懂这曲子,很快她就明白:这是司马相如在向她示爱。

在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通过卓文君身边的丫鬟向卓文君转达了自己的心意。果不其然,卓文君在得知他也爱上自己之后,便趁着半夜逃出了家门,和情郎司马相如私奔去了成都。

其实,卓文君一直都是个乖乖女,没有辜负过卓家的期望,可是,这次她连向父亲坦白的行为都没有。或许是她下意识觉得,父亲是不会赞成她和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书生在一起的,可是,她那么狂恋他,完全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对这一切,她都不管不顾了。

但是,爱情终究还是败给了现实的柴米油盐。

当卓文君随着司马相如来到了成都之后,她才发现他家是真的很穷,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就连维持简单的一日三餐都做不到。卓文君面对这样的困境,无奈之下,她只能当了自己随身的珠宝首饰,勉强换到了一些碎银子,买了些吃的,来填饱肚子。

而另一边的卓王孙,得知女儿和那穷小子私奔逃到了成都,颜面尽失,勃然大怒。为了逼女儿回来,没再为其出过一分钱。他觉得女儿只是一时冲动才会这样,受过些许磨难之后,她一定会回心转意的。

才短短几日,他们银子就很快花完了。

从小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卓文君,根本吃不了这种苦,于是,她内心打起了退堂鼓,但是,她又舍不得离开自己的郎君。她对司马相如说:“相如,和我一起回临邛吧,哪怕向兄弟们借点也行啊,那样子也是可以维持生活的,不一定要过这种贫苦的日子。”

司马相如的反应出乎旁人的意料,居然没有反对。

或许,从他拉着卓文君私奔的那一刻起,他就料到,早晚有一天他们俩还是要回到临邛向卓王孙求助的。不过,文人大多都是好面子的,司马相如也不例外,借钱这种事情怎么能由他自己开口呢,光是私奔这件事,就已经败光了自己在卓王孙心里的好感。

于是,司马相如预谋的一场苦肉计上演了。

当两人回到临邛之时,本该回家的卓文君按照情郎的话,没有先回卓家,而是把自己的车马首饰全部典当卖掉,盘下了一个门面,做起了卖酒的生意。甚至,为了让卖酒的生意变得更好,司马相如让卓文君站在垆前卷起袖子,高呼卖酒。司马相如倒也不怕丑化自己,穿起犊鼻裤,还和雇工们一起操作忙活。

就这样,卓文君在闹市卖酒的事情渐渐传开了。卓王孙知道这件事后的反应除了勃然大怒,剩下的酒只有羞耻了。其实,作为卓文君的亲爹,他是很心疼女儿抛头露面的,但是,他也看穿了司马相如的小九九,这分明是在用苦肉计逼自己救助,因此,卓王孙决定长期闭门不出。

时间久了,一些兄弟和长辈实在看不下去了,心生不忍,便对卓王孙劝说:“你起码有一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家中也是不缺钱财。你看,你的女儿文君如今已经是相如的妻子了,生米都煮成熟饭了。这小子是贫穷,但是,多少也是个人才,况且,他之前还是县令的贵客,让县令知道他们受了这样的委屈,不就是变相的得罪县令吗?”

一个人这样说,十个人也这样说,卓王孙实在受不了道德绑架,就干脆出了万贯钱,再配给卓文君一百家奴,并按照嫁妆的传统要求给了女儿出嫁用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在得到了这么多东西后,司马相如心满意足的带着卓文君回到了成都,他们买了田地和房屋,开始过上了富人般的生活。

和卓文君在一起后的司马相如,运势似乎变好了许多,他之前写过的《子虚赋》,意外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主要是汉武帝这个人爱好辞赋,不像上一任汉景帝那样,对这些文绉绉的东西不感兴趣。总之,汉武帝安排他做了自己的侍从官,可以说是风光一时了。

司马相如衣锦荣归之后,卓王孙立才肯放下身段,认他做了自己的女婿。

然而,司马相如飞黄腾达没多久,骄纵的本性便渐渐地暴露了出来,他开始安于享乐,整日都在脂粉堆里不能自拔。不知道是不是在京城做官久了,愈发觉得青楼的女子比正妻还好,也开始嫌弃糟糠之妻卓文君,尽管她在成都守着家,也不曾有去看她一眼的心情。

终于有一天,司马相如想要纳妾了,于是,他就给妻子卓文君寄去了一份只有十三个字的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一行数字中,偏偏少了一个“亿”。卓文君怎么会不懂,“亿”和“忆”同音,他这是暗示对她已经无“忆”可言了。也就是说,对于两人之间的美好回忆,他都已经忘却了。

卓文君顿时感觉到,自己的心里有一块地方很痛,没想到,自己曾抛下一切,生死相随的这个男人,居然就这样忘记了说好的白头到老的诺言了吗?于是,她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他一封《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随后,卓文君觉得自己还是写得不够决绝,为了让自己彻底放下这段感情,她又写了两首《白头吟》和《诀别书》寄给了渣男司马相如: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白头吟》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诀别书》

司马相如收到了卓文君寄来的分手信,对于她的不苟且不将就态度很是羞愧难当,尤其是一想到他们往日的夫妻恩情,当自己贫苦时她都不离不弃,现今,自己怎么能背叛她呢,于是,他便放弃了纳妾的想法。

以为他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快马加鞭回到家中,去乞求妻子原谅吗。实际上,司马相如还是没有回到成都,直到晚年,他因病不得不辞去官职,这才又回到了卓文君的身边。

故事讲完了,还会觉得司马相如对卓文君是真心的吗,说白了,他恰好只是在最贫困潦倒的阶段,走投无路之时遇到了一个倍感寂寞的富婆;刚好自己身上也有富婆喜欢的才华和颜值,而且,他很迫切需要富婆来帮助他得到一张进入上层社会的门票。

而此时,爱情什么的,都只是演戏、扯淡罢了。

而卓文君,自幼就在卓家的庇护下长大,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也就没有多少人心险恶的概念。在认识司马相如之前,她定是不懂得生活的艰辛的,也不知道赚钱有多难,毕竟,锦衣玉食的生活造成了她挥金如土的习惯。

因此,在对司马相如经济基础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选择与他私奔,挨饿受冻更是她不曾想过的。虽然,他们如愿的在一起了,可是,作为丈夫的司马相如居然让她在街头闹市卖酒,从一个人人仰视的大小姐,沦落到街头叫卖的妇人。这么柔弱的一个姑娘家,站在烈日或严寒之下,还要承受着过往酗酒男人的调戏。可是,司马相如压根不在乎这些。

因为,在他眼中,卓文君不过是一个筹码,是向卓王孙宣战的最佳人质,明眼人都知道她分明是被绑架了,可是,她却觉得这个方式是在拯救这个穷困潦倒的书生,以及她认定的爱情。

为了爱情委屈自己,甚至不惜和家庭对质,伟大吗?算伟大,但也愚蠢。她深爱的这个男人,是利用了她人性中的善良和伟大,达到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所以,最终疼爱她的父亲和家人不得不投降,只因为他们不愿她继续受着这样的屈辱。

司马相如得意了,为自己的谋略洋洋自得;卓文君也如愿了,因为,终于可以和深爱的男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只有她的家人,心情是难过的,因为,他们深知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是不会被好好珍惜的。果不其然,卓文君如家人所预料,还是遭受了被司马相如抛弃的命运。

其实,世间爱情还是存在的,但是,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这个男人是否爱你,当他什么都有的时候,他说爱你,那可能是真的爱你;而如果在他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屁颠颠跑过来说爱你,多数是有一些目的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