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画里,屈原故里。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旅游资源的秭归,将如何结合职能职责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精神,把文化旅游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近日,记者采访了秭归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商祥君。
“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商祥君告诉记者,自年被纳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秭归县坚持以文化资源为内核,打造精品旅游景区,让文化更富活力,旅游更富魅力。
屈原是秭归最亮的标签。记者来到屈原故里景区,以屈原祠、江渎庙为代表的24处峡江地面文物跃入眼帘。为推进秭归旅游由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景区增设了芈绣馆、峡江木雕、民间记忆等非遗展馆。打造“三峡之夜”系列旅游产品,布局夜间二次消费项目,推出户外光影秀一期《楚骚秀·九歌大典》。年景区入选全国首批“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年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为宜昌市唯一的入选单位,推出了“礼拜屈原”“诵读经典”等研学产品,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更加深入地认识、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旅游演艺为载体,通过文艺作品吸引游客,带动旅游消费,从而带动旅游经济增长。商祥君介绍,传承屈原文化、端午文化、峡江文化等,精心打磨《大端午》《礼魂》《民间记忆》《香溪香·长江长》等旅游演艺剧目,坚持景区常态化演出,把“非遗”搬上景区舞台。近日,约40名非遗传承人师徒入驻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在景区划龙舟、演唱《招魂曲》等,这些非遗剧目备受游客追捧。活化非遗文化,推出文化IP动漫形象“屈大夫、橙小秭、粽小归、舟小龙”,衍生研发出颈枕、手账本、书签等系列文创商品。扶持开发峡江帆船、龙舟、竹编、杨林堂鼓、艾叶香包等文创产品,三闾刺绣“慢工绣艺”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建成屈原故里非遗小巷,开展展览、展示、文创研发销售等多种非遗体验活动,余件非遗手工制品和商品入驻小巷,让八方游客零距离体验秭归非遗的神奇魅力。
多年前,屈原在《楚辞》中记录了20余道楚地名食,秭归深入挖掘美食文化,着力推动“屈原家宴”美食品牌的构建与打造,并在宾馆饭店进行推广,每年接待游客量达多万人次。屈姑集团致力研究柑橘文化,开发了脐橙蜜饯、橙蜜、橙酒、橙茶、脐橙饼、橙皮丝等几十种休闲食品。为留得住游客,新建改造南门口小吃街、庙嘴美食街、坝头公园小吃街、食字街美食街等7条美食街区,进一步提高“吃”的供给服务水平。
聚焦市委提出的“破解城市旅游空心化”问题,秭归以节庆活动为平台,坚持以节造势、以节聚客、以节促游,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商祥君告诉记者,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已连续11年成功举办,近年来,秭归按照传统习俗,将端午文化节的时间跨度拉长到一个月,精心策划了开幕式、龙舟赛、端午诗会、民俗表演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每年秭归还坚持举办脐橙开园节、农民丰收节、“二月二”龙抬头、越野赛、滑翔伞赛等节庆赛事活动,既丰富了活动的文化内涵,又增强了游客的互动体验。
如何从战略高度抓实城市品牌营销,加快擦亮宜昌旅游品牌?秭归探索建立跨区域旅游营销联盟,实施互为目的地的整体宣传营销。积极探索“直播+”旅游等新媒体营销方式,加快秭归文旅产业量质双提升。
“秭归县还将持续深挖屈原文化内涵,发挥长江三峡、三峡大坝等资源优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做好融合文章,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着力打造长江三峡文化旅游核心区和文化旅游名县。”商祥君说。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张远刚周寒飞通讯员付华
本文来源:三峡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433.html